一想到孩子视力不好,大部分家长会想到什么——是不是近视了,赶紧配眼镜。但是先别急,孩子视力不好,可能是近视眼,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此时应该做的,医院进行视力检查,搞清楚原因,对症下药。
弱视形成的原因1
形觉剥夺性弱视
在婴幼儿期由于眼屈光间质混浊(先天性或外伤性白内障、角膜浑浊)、完全性眼睑下垂、医源性眼睑缝合以及为治疗外眼病长期不加选择地遮盖患眼或因治疗弱视遮盖主眼均可引起弱视。这种因为进入眼球的光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黄斑接受正常光刺激的机会,产生视觉障碍而形成的弱视,称为剥夺性弱视,又称为形觉剥夺性弱视。这一型弱视较临床其它类型更为严重。
2
斜视性弱视
正常双眼视轴平行,维持双眼黄斑中心注视,这样才能产生双眼单视功能。斜视发生后两眼视轴不平行,同一物体的物像不能同时落在两眼视网膜对应点上。视网膜上的两个物像将引起复视和视觉混淆。此时脑皮层主动抑制由斜视眼的视觉冲动,该眼黄斑部功能长期被抑制就形成了弱视。
3
屈光参差性弱视
屈光参差(两眼屈光不正不等)为儿童视觉剥夺的常见原因。由于屈光参差太大,同一物体在两眼网膜形成的物像清晰度不等,致使双眼物像不易或不能融合,视皮层中枢只能抑制来自屈光不正较大眼球的物像,日久进发生弱视。
4
屈光不正性弱视
屈光不正性弱视多为双侧性,发生在没有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尤其多见于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这种弱视因双眼视力相差不多,没有双眼物像融合障碍,故多不引起脑中枢功能抑制,所以在配戴合适眼镜后,视力自能逐渐提高,无需特殊治疗,但为时较久。
囿于国家和社会各界的科普和宣传,很多家长对弱视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一些家长也开始为了孩子弱视的问题而“下大工夫”,但仍然收效甚微。那为什么孩子弱视总是无法治愈,而且容易反复呢?
弱视收效甚微的原因弱视治疗收效甚微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只戴眼镜,不进行其他治疗
为患儿戴眼镜只是矫正了屈光不正,而不能矫正视力低下的问题,要想彻底解决问题还必须在此基础上,配合其他方法进行治疗,如使用遮盖疗法等。
不能坚持使用遮盖疗法
弱视的遮盖疗法主要是通过对健康眼或优视眼的遮盖,强迫患儿使用弱视眼看东西,从而消除其优视眼对弱视眼的抑制,达到增强弱视眼视力的目的。但由于遮盖眼睛影响了患儿的外观,会引起其他孩子的讥笑,因此,不少弱视儿童不愿接受遮盖疗法。有些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怜爱,也就听之任之。如果不能坚持使用遮盖疗法,当然也就达不到治疗弱视的目的。
忽略对两眼视觉功能的训练
儿童时期正是一个人双眼的视觉功能(同时视、融合视、立体视)建立、发育、完善的时期。如果孩子在6岁前患上了弱视而不尽快治疗,就会影响其视觉的发育,严重的会丧失双眼的视觉功能,成为立体视觉盲。但是,很多弱视儿童的家长对此却认识不清。他们往往只重视对患儿弱视眼的视力训练,而忽视了对其视觉功能的训练。结果不仅使弱视的治疗效果大大降低,还会影响患儿高级视觉功能的发育和完善。
见好就收
儿童的弱视只要治疗及时,方法得当,就会收到明显效果,但容易复发。如果见效后就立即停止治疗,而不进行巩固治疗,孩子弱视眼的视力很快又会下降。
弱视复发的原因(1)患儿视力在近期内明显上升时,忽略了继续巩固治疗阶段,因视力还不稳定,使患者停止训练甚至不戴眼镜;
(2)家长要求脱镜心切,不再严格要求后阶段治疗;
(3)患儿自以为裸眼视力看得清楚而不再配合后阶段治疗。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发现治疗儿童弱视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家长、医生和患儿的良好配合,家长要起到监督的责任,才能更好的治疗儿童弱视。
别错过12岁之前这个黄金时期
人类视觉发育早期最为迅速,对外界刺激也最敏感。6-7岁前,被视为发育迅速期,在此期间,及时发现并治疗弱视,疗效较明显,是弱视治疗的最佳年龄。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