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其矫正视力达不到同龄人最低下限水平的最佳矫正视力,不可轻易判断弱视,也跟初次戴镜适应调节有关系,做完相应检查后再做判断。
检查项目:视力检查,屈光状态检查,注视性质检查,电生理检查。
1.视力检查:通常采用E字视力表,对于不会认或不配合的可采用儿童对数视力表,这是对于判断、复查、治疗效果对比的关键反应,小瞳电脑验光,眼位检查。
2.屈光状态检查:电脑验光,对于首次检查弱视待定的小于八岁的孩子建议使用1%的阿托品眼用凝胶,一天两次滴五天复查或一天三次滴三天复查,注意连续捏住鼻侧五分钟,以减少阿托品的全身吸收,复查电脑验光。
3.注视性质检查:分为中心注视和旁中心注视,通常采用YZ6F直接检眼镜检查,中心凹反射位于0-1环为中心注视,2-3环为旁中心注视,4-5环为黄斑旁注视,5环外为周边注视。图为苏州六六YZ6E检眼镜和投影检查的视表
使用:先让患者明白要看的是正中心的黑点或小星星,通常情况不用散瞳检查也可以看的出来,转盘转到0处,距受检眼2cm处,可根据两者屈光度调节转盘至看清眼底为止,经瞳孔偏鼻侧约15度检查视盘。注意??:对于差眼有斜视、视力很低下且注视能力欠佳的患者,检查斜视眼注视性质时让患者遮住或者闭上健眼是很重要。(另外,使用手电,kappa角的鉴别,也可以粗略判断注视性质,一些先进仪器如微视野计也可判断)
4.电生理检查:视觉诱发电位包括图形(P-VEP)和闪光(F-VEP)两种,主要用于判断视神经和视觉传导通路疾患,弱视眼表现为图像视觉诱发电位P波潜伏期延长、振幅下降。
*偏心注视的形成:当一只眼始终处于斜视眼位上,久而久之,黄斑中心凹不能得到有效的兴奋,黄斑中心凹甚至靠近黄斑中心凹的视网膜部位就会被视觉中枢抑制,此时位于黄斑中心以外的某个位置(或多个位置)就会取代黄斑中心凹,成为新的注视点。
一般来说,只有单眼重度弱视且较重的弱视眼有持续性斜视(这只眼一直处在斜视位置上,不能正位和注视)的眼,才有可能是偏心注视。
注视性质对弱视治疗的影响:
*不同的注视性质的弱视眼,功效差异很大,治疗方案也有区别。偏心注视弱视眼的治疗难度比中心注视弱视眼的治疗难度大、康复周期长,有的顽固难愈。中心注视弱视眼宜采用直接增视的方法;而偏心注视弱视眼,建议先把偏心注视纠正为中心注视后再开始使用直接增视方法增视。
如何纠正偏心注视
*使用遮盖法治疗无效时可采用后像疗法,后像法治疗弱视,需要较长时间,旁中心注视的治疗还可采用红色滤光胶片(波长mm~mm)法,其原理是利用黄斑中心凹锥细胞对红色滤光胶片敏感的特性。使用时遮盖注视眼,非注视眼矫正镜片前加一块有一定规格的红色滤光胶片(波长~mm),促使黄斑中心注视,以提高视力。
熊博士弱视治疗仪第一代
中心注视性弱视如何增视
光栅疗法(CAM疗法)又称视觉生理基础疗法(视刺激疗法),人的大脑皮层视细胞对反差强、空间频率高的刺激产生活动反应,人们设计一个对比度强的黑白条栅圆盘,旋转各方向刺激弱视眼以提高视力,本法对中心性注视效果好。还有精细目力训练也有较好的效果。
CAM-11代
综合疗法:对于中心注视性弱视,采用常规遮盖疗法,或压抑疗法,联合视刺激疗法(CAM),辅助精细训练;对于旁中心注视性弱视,先采取后像,红色滤光片或海丁格刷刺激转变注视性质,待转变为中心注视后,再按中心注视性弱视治疗。也可直接常规遮盖。
药物治疗目前较公认的为左旋多巴胺。
案例:
首次初步检查
五岁小朋友,远视散光矫正视力不好,1%阿托品滴双眼三天复查
阿托品后三天大瞳验光
球柱镜换算,柱镜变换符号,球镜加上带符号的柱镜,轴位超90的减90,低于90的加90。
给镜
5岁生理性远视约+1.50ds,内斜视可过矫+1.00ds,大瞳下配镜
小瞳复查
20天后小瞳复查,眼位具体检查
眼底彩照
直观看出是小朋友的眼底,周边有一圈白色的光圈,眼底正常
黄斑OCT
无黄斑区的水肿和断层情况,也正常
眼位检查
手电结合kappa角判断为旁中心注视
治疗方案
遮盖健眼,可遮四天放一天或每天遮盖六小时;做纠偏训练,把旁中心注视变为中心注视,弱视训练仪治疗,一天两次,一次十到十五分钟,一个月复查,检查视力情况和中心注视情况,若变为中心注视则可直接做增视训练,光柵疗法,定期复查。
上述案例中,内斜视患儿高度远视应在大瞳下给镜,足矫,这样会更适应度数,不会有不舒服头晕症状,戴镜后检查眼位看是调节性内斜视、部分调节性内斜视还是非调节性内斜视,以此判断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弱视配镜原则:
1.无斜视的弱视:按验光结果,以矫正视力最佳为原则,根据屈光状态、视力、年龄,给予配镜处方。在试镜基础上,在获得最佳视力的镜片中进行筛选,远视眼中可选其中较高屈光度镜片,近视眼选较低屈光度镜片(MPMVA)。
2.伴散光的弱视:原则上不予增减,按实际结果处方。对高度远视散光或近视散光,可酌情减量。应半年至一年验光一次,根据屈光状态、斜视度及矫正视力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眼镜度数。
3.伴内斜视的弱视:首次配镜要给予全矫,配镜后定期复查视力,每半年至一年做一次睫状肌麻痹验光。调节性内斜视初次戴镜时尽量足矫正镜,以后可酌情欠矫正镜;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或非调节性内斜视再次验光时可适当欠矫远视度数。
4.伴外斜视的弱视:学龄前儿童远视小于+2.50D且对视力不影响的可暂不配镜。超过+2.50D应使用矫正视力较低度数的处方,但一般减少不超过1/3。若是近视则直接按睫状肌麻痹结果配镜。
谢谢观看,内容可能比较零散,仅于自我总结,共同学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