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诊弱视患者的时候,很多家长会问:
“我的孩子除了戴眼镜、遮盖之外,还要做什么?”
“我看别家的小孩在练习穿珠子,我们家的需要吗?”
“也有家长表示孩子做训练很难坚持,能否不做?”
当我们在网上搜“弱视训练”后,会出现一大堆相关的产品、软件、训练机构等信息,这让很多家长眼花缭乱。
那么,弱视训练到底是一种科学的治疗方法还是"歪门邪道"呢?
严格来说,临床上并没有“弱视训练”这个专有概念,而只有视觉训练(Visiontherapy)、感知学习训练(Perceptuallearning)以及双眼视训练(Binoculartherapy),这些训练互相包容,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统称为视觉训练。
视觉训练(VisionTherapy)出现于19世纪后半期,最早由法国眼科医师Javal博士提出。但直到年才由美国视光医师A.M.Skeffington博士发展起来。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Skeffington博士开启了视光的新纪元并被称为“视觉训练之父”。也正是从那时候起,视觉训练成为双眼视功能障碍的一种治疗方式并主要由视光医师负责。
视觉训练也被扩展到从眼睛到大脑皮层乃至我们的认知形态的全方位立体式的训练模式,简单的说视觉训练的不单单是眼睛,更重要的是大脑视觉中枢!
下图中淡蓝色区域就是我们大脑负责视觉的部分
视觉训练也逐渐扩展,包括单双眼矫正视力、调节力、对比敏感度等的提升、双眼三级视功能的恢复训练、眼球运动追随的练习、以及手眼协调力的训练。在欧美国家,视知觉训练运用比较广泛,比如在弱视、斜视术后视功能的恢复、双眼视功能异常、以及一些因视功能原因引起的阅读障碍等都有运用。
简单通俗的说,弱视训练就是用来治疗弱视的视知觉训练,是确有其事的,并不是什么江湖骗术歪门邪道,而是一种科学的治疗手段。
弱视的孩子到底要不要进行视觉训练呢?
这个问题存在一定争议。有学者认为,弱视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是遮盖和视知觉训练,只要孩子做好这两点,弱视眼矫正视力几乎都能达到正常水平。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弱视治愈的定义不能够仅停留在矫正视力正常上,同时还要争取提升弱视眼的对比敏感度(contrastsensitivity)、运动侦测灵敏度(sensitivityofmotiondetection,)以及尽量恢复双眼三级视功能。
例如对比敏感度:大家可以看下面这张图,从上到下,字母的对比度是依次降低的。如果能分辨对比度越低的字母,说明眼睛的对比敏感度越好。
大量新研究表明,对于矫正视力较差的中重度弱视以及年龄较大的儿童,进行视觉训练能够明显加快恢复速度。也有学者发现进行视觉训练能够更好的提升对比敏感度以及双眼视功能,并可以有效减少弱视的复发概率。
下面截图是大量关于视觉训练用于弱视治疗的文献
是不是所有的弱视儿童都提倡做视觉训练呢?
对于年龄较大发现的弱视、戴镜治疗后矫正视力陷入瓶颈不再进步的、遮盖配合较差的儿童、中高度远视引起的弱视以及弱视治疗中后期需要重建双眼视功能等,引入视觉训练会更有效果。此外,目前也有研究发现,针对之前一直被认为无药可救的成人弱视,视觉训练在提升视力、对比敏感度甚至双眼视功能上也有一定的效果。
最后,弱视由于每个孩子年龄、程度、成因不同,在治疗上也会存在差异,是否需要进行视觉训练、视觉训练的方案如何制定,都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弱视的视觉训练方案的制定,必须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才可以!
适用人群:弱视(大龄儿童及成人有效)
近视/散光/近视散光/近视术后
老视、低视力等人群,无年龄限制。
重要须知:本体验套餐含全面视功能检测1次,个性化自适应视知觉训练1次;后续训练请在专业眼科医生指导下选择购买。
预约-,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