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诗玥1月10日,农历腊月初八,是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当天,位于济南历下区大明湖附近的崇明寺内,上百位市民赶来排队等候施粥,以求一份吉祥如意的好兆头。中午11时,数十位义工引导着一位位市民到负一层的餐厅内落座,不到平的地下室内不一会儿就坐满了人。刘女士告诉记者,她是济南本地人,打记事起每年腊八节都会来崇明寺祈福然后再喝上一碗腊八粥。她指着面前的碗说道,“那个菜碗里的菜叶一点都不要留,就连菜汤也要倒进粥里喝掉,吃东西是不能剩下的,那都是福气,而我们都是来沾福气的人。”说着,刘女士端起碗来喝完了自己面前的最后一口粥,笑着表示,“今天在这儿吃的饱饱的,这就代表着新的一年好运就要来了。”记者看到,尽管当天中午天气寒冷,屋外雪花飞舞,但餐厅内却聚集了上百位市民,这其中有年轻的大学生,还有头发花白的老年人。他们每个人面前都摆放着两个空碗和一双筷子,义工们则拎着两个巨大的不锈钢汤锅依次向大家的碗中倒入白菜豆腐炖粉条和腊八粥,然后再分发春卷和馒头作为主食。“两勺菜,一勺粥,不够的可以自己再加,要多吃一点。”做义工的李女士给大家分发着食物,又在不一会儿后转了回来,挨个看看大家的碗,给还没有吃饱的市民添上新的饭菜。“已经施粥多少年了,我还真不清楚,反正从有腊八节开始,有寺庙开始,我们就开始这么做了。你看,即使今天外面下着雪,庙里的人依旧有那么多。”李女士表示。“腊八节是一个重要的且影响较为广泛的传统民俗节日,距离现在至少有几百年历史了。”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认为,各地免费施粥的行为其实是在弘扬传统节日文化。“腊八节就像一个信号,因为一进入腊月就代表马上就要过年了,它承载着大家对未来的一种美好的期盼。”从古代的狩猎、祭祀、传道,到现代的祈福、施粥、团聚,这一延续千年的文化走到现代,有了新的传承。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roulz.com/hzrs/19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