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屈光参差呢?
屈光参差是指两眼的屈光状态不相一致者。
临床上把屈光参差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者的划分是以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提出的统一试行诊断标准,即两眼屈光度相差为球镜≥1.50D(度),柱镜≥1.00D(度)者为病理性屈光参差。
一般来说,人的两眼屈光状态普遍存在轻度的差异,完全一致者很少见。可以是一只眼正视,另一只眼近视、远视、散光;或者两眼都有屈光不正,但两眼的度数或种类有所不同。
在眼睛的发育过程中,远视的度数在不断减轻,而近视的度数在不断发展,如果两眼的发展进度不同,就可能引起屈光参差。两眼屈光相差0.25D(25度),可使两眼视网膜上成像大小相差0.5%,而人两眼视网膜像的大小相差5%是最大的耐受限度,即两眼的屈光参差最大耐受度为2.50D(度),故屈光参差差大于度者,通常可称为屈光参差。如果两眼存在屈光参差,对其眼睛的发育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屈光参差性弱视
如果孩子在婴儿期两眼存在屈光参差,屈光度数小的眼睛看东西会清楚一些,而屈光度数大的眼睛看东西则不清楚,大脑无法把两个清晰度不同的物像融合为一。而此时大脑就会命令屈光度数小的眼睛工作,而抑制屈光度数大的那只眼睛工作。时间一长,屈光度数大的那只眼睛就会发展为弱视眼。
斜视
如上所述,当孩子的两眼存在屈光参差时,视力较差的那只眼的视觉发育也会受到抑制,如果没有进行有效治疗,久而久之视力较差的那只眼睛就可能发展成外斜视。
视疲劳
屈光参差造成双眼看到物像差别较大,容易导致视疲劳、眼睛干涩、流泪、头痛、恶心、眩晕等后果,而且在判断距离、角度时可能会存在偏差,步行或开车时,容易危害到自身安全。
双眼单视功能障碍
人眼可耐受的最大屈光参差度为2.50D(度)当屈光参差超过此限度时,由于两眼视网膜上物像大小相差悬殊,导致双眼物像不能融合,引起双眼单视功能障碍(两眼不能同时看东西),出现复视或单眼抑制,造成立体视的破坏。
交替注视
即看远时用一眼,看近时用另一眼的交替用眼现象,常见于一眼为正视或轻度远视,另一眼为轻度近视的混合性屈光参差者。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