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俗称斜眼,即两眼不能注视同一个目标,当用一只眼注视物体时,另一只眼出现偏斜。
弱视,是指单眼或两眼视力低于正常,又无内外眼器质性改变,经配戴眼镜仍低于0.9。一般儿童斜视发病率占1%,弱视发病率占正常儿的3%,且半数以上与斜视有关。
全国大约有万人患弱视。斜视和弱视可以互相影响,斜视可导致弱视,弱视又可形成斜视。它们共同特点是年龄越小,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很多眼科专家通过研究和临床实践认为:斜视和弱视治疗的关键在于一个“早”字。3~6岁治疗效果最好,7~12岁较差,13~16岁更差,成人则无法治愈了。
弱视形成的原因很多,有先天性弱视;有在婴幼儿时期由于某种原因,如多病、头部外伤或因某种原因长期包扎眼睛引起的弱视,但大多数是由斜视、远视、近视、散光引起的弱视。
遗传因素如果是父母一方或双方弱视,那么孩子患有弱视的机率就大些。父母如果是高度近视、远视,孩子也可能患有先天遗传高度弱视、远视,这些都容易导致小儿弱视。
斜视性弱视儿童患有斜视或曾经有过斜视(常见于内斜视),当一眼由于斜视发生眼位偏斜后,视觉投射方向出现改变,与另一只眼在视网膜上产生的影像出现分歧,传入大脑后无法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物像而产生复视。为了克服复视和视觉紊乱,大脑视皮质中枢会以主动的方式去抑制斜视眼黄斑输入给人的视觉冲动。斜视眼由于长期抑制,不能发挥其功能,影响了视觉的发育,从而形成弱视。
眼球发育因素初生婴儿的视觉发育没有达到成人水平,从出生到发育成熟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在发育过程中,特别是生后前几年,如果没有足够的光线刺激视网膜黄斑部,视觉发育就受到影响,就会造成弱视。在出生后3~18个月或三岁内这个视觉敏感期内,任何不良的异常的视觉环境均可影响视觉系统的正常功能发育,从而导致弱视的发生。凡是影响光线进入眼球到达视网膜黄斑部都是造成儿童弱视的原因。
眼的视力下降是不知不觉的,而且常是一只眼视力正常,另一只不正常,因孩子小,不会告诉父母。为此,3~14岁的儿童要定期检查视力,即每年一次,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饮食营养因素不科学的饮食也是导致弱视的原因之一。尤其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及青少年一定要注意营养均衡,不偏食不挑食,同时也要少吃甜食
弱视治疗方法很多,如散瞳验光配镜、传统健眼遮盖疗法、旁中心注视性弱视红胶片遮盖法,仪器治疗等。但不管采取哪种方法都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