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过程中的常见病,多发生于3~5岁,甚至更早。然而,由于弱视的发病年龄小,患儿不会表达视物不清的感受,家长很难发现孩子的视力问题。因此幼儿早期做屈光检查能了解其今后屈光衍变情况,可防范于未然,把弱视扼杀在“摇篮”中。早发现、早干预是治愈弱视的关键。一旦错过最佳矫治期(3—5岁),将对孩子造成永久的视力损害。
好消息
水井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通视力筛查啦多久做一次视力筛查?家长第一次带宝宝来做眼保健在出生后42天左右,第二次在6个月左右,1-3岁每年至少带孩子做一次视力筛查。视力筛查发现有异常或偏离的孩子需要定期随访,尽早诊治。
视力筛查的结果准确吗?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什么是“筛查”。
筛查,在医学是指,在一定的人群中通过一定的方法或仪器识别没有迹象或症状、看起来是正常的个体尚未确认的疾病的方法。所以,筛查应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也就是尽可能不要漏掉异常,但敏感性高就可能存在特异性不高或假阳性的问题,就是不正常的误报为异常。
筛查的目的在于早期发现可能存在、但无任何征象的疾病或可能会患某种疾病的相关因素,再通过一定医学检查和手段达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的。也就说筛查的目的在于发现“可能”发生某种疾病或存在可能发生某种疾病的风险,但不是诊断,更不可能是确诊。
筛查发现异常后需要通过医学检查才能诊断“是否”患某种疾病,筛查的结果不能作为治疗的依据。
目前,我国的婴幼儿视力筛查实际上是屈光不正的筛查。屈光不正包括远视、近视和散光。由于婴幼儿时期异常高的屈光不正或双眼屈光度不等(屈光参差)是弱视、斜视的风险因素,筛查可能发现这些因素,医院检查确诊,早矫正以期预防或治疗弱视、斜视。
视力筛查对身体有什么不良反应?该检查对被检者的身体没有任何副作用,方便快捷,特别适合不能配合检查的人群。
新生儿:
医院前都应该检查他们的眼睛是否有感染、缺陷、白内障或青光眼。
对于早产婴儿来说尤其如此,特别是有过吸氧史的。
六个月大的时候:
作为儿童健康检查的一部分,应该检查眼睛健康和视力发展情况。
1到2岁:
虽然孩子还不懂,不配合,但可以用一些仪器来检测潜在的眼睛问题。
3到4岁:
开始常规筛查视力,此后从儿童期到青春期每1-3年筛查一次。
眼睛和视力检查有任何异常,都应及时诊治。
早期发现问题,及时干预,不留遗憾。-(中心办公室)
--/(预防接种科)
--(儿保科)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