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伟忠老师年进入眼镜行业,到现在超过28年,医院、视光中心、视觉训练等领域接触较多,从不同侧面看到的行业真相比较多。同时,章老师利用业余时间在有着年历史世界最大的国际公益组织狮子会做公益工作。
在过去的年中,这个组织把视觉健康作为重点公益服务项目之一,其中两个比较大的项目,白内障捐助服务(光明行服务项目)以及捐助白内障手术,提供的是将患者一直送到手术室门口的服务,所以章老师有更多机会和眼科专家、眼科医生打交道。另外一个是做视力筛查和眼镜验配捐助的服务,会到一些比较贫困的地区,比如到河北涞源为12所学校的孩子做视力筛查和眼镜验配捐赠。
章老师的孩子今年12岁,所以,他更能从家长的视角,理解他们在这方面都有哪些担忧,根据自己多年的观察与亲身实践,结合实际效果,分享这场讲座。
(以下是讲座全文录音整理)今天要讲的是这4个主题。
首先,我们来讲讲家长误会较多的问题,其实总体来讲,目前虽然已经是信息非常发达的时代了,但是这个问题确实还有比较大的误解,主要是因为很多的信息是有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商业因素干扰的,会有一些偏差,甚至是明显有意的误导,所以我把比较常见的问题罗列了出来。前面我列的是大家可能会经常碰到的一些问题,后面会一一分享。以我的认识和我所做过的调查了解,以及请教专家以后得出的结论,跟大家分享。
我先说一个蛮有必要先来达成共识的问题,就是科学跟玄学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科学是可以证伪的。可以举出反例来否定结论的,就是科学。这是科学不断进步的一个根本原因,跟玄学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
举例来说,我们要去证实一个答案,其实现在有很多营销类的观点,带有很大偏差甚至误导,为什么?因为他没有经过双盲实验,没有对照组,没有足够长的时间去验证,也没有足够量的样本去做最后确认,就贸然下结论,这是有很大问题的。这种情况非常多见。
日本的医疗广告是严格禁止拿病人作为宣传案例的。很多广告或软文,内容大多是我们的一个某某同学叫什么名字?在什么学校几年级,在我们这里怎么怎么样?多久以后怎么怎么效果,这是莆田系营销惯用的手法。在日本,这样的宣传是违规的,因为有很大的可能夸大了疗效,或者让人理解有明显的偏差,因为这可能只是个案。
这样的情况我觉得非常严重。要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不应该是以个案证明普遍有效的。应该有严谨的论证过程,有长时间的大量临床实证数据。但现在市面上的眼贴、近视治疗仪、视觉训练等都有这样的问题。但是反过来要证伪就很容易,就像我们经常听到的黑天鹅的例子,当没有人见过黑色天鹅的时候,可以下一个结论就是--天鹅都是白色的。但只要有一只黑天鹅出现,那么这个结论就会被否定掉,所以证伪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你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了。
所以在这个事情上,为什么我一开始要去澄清这个,我是想提醒大家,我们在做任何一个结论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科学的角度和观点,这不涉及中还是西,也不涉及其他的,仅仅只是科学结论的严谨度问题。
那么,我们就进入正题!首先,这个是比较多见的。我在知乎上分享了很长时间了,到现在已经回答了多个问题,基本上都是被邀请回答的。同时知乎还有一个语音咨询的平台叫值乎,是可以直接用语音回答的,我也回答了多个问题,所以相对来说,可能对询问的需求会相对知道得多一点,这个问题比较有代表性,有非常多的人问及,怎么样去做这个判断?
家长如果去留心注意的话,会发现小朋友迷眼、皱眉头、侧着眼睛等等,实际上都是在动用调节,才会有这样的一些反应。其实这不是主要的问题,我觉得根本的问题是我们家长应该主动的去做视力检查,像小朋友15岁以下的,半年检查一次视力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我做的比这个更细,我们家是每周检查两次,查视力其实特别简单,就是那种5米表,纸质的视力表贴在门后面,然后量好5米线,就可以了。这个有非常好的效果,因为你可以及时了解视力的波动。
后面我会就这个事情做更细一点的分享。我想讲一下这个事情的严重性,就是我们一旦拖延检查,可能就会导致从假性转成真性。有些家长比较忙,对孩子的视力,你说不关心是假的,但是你说关心嘛?其实做得很不够。有一个家长,孩子有听力障碍,他的孩子在一个听力康复训练学校做恢复训练,就是孩子已经装了人工耳蜗,需要在听力训练康复园里面做训练,刚好我们狮子会去做视力筛查服务,这个小孩只有5岁,他走路是微微斜着走的,我当时觉得非常奇怪,就特意抱着小孩来做视力筛查。然后发现他一只眼睛度,一只眼睛度,他的家长听了都吓死了,但是事实是孩子的视力已无可逆转了。
一般来说,除非是先天近视,没有眼睛会突然之间变成这样的,一定是很长的时间被忽视了,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第2个问题也非常多见,就是说不能戴眼镜,戴着戴着度数越戴越高了。这种情况就是我刚刚说的认知偏差,如果佩戴的是品质低劣的眼镜,有这种可能性,而且可能性不小,但是如果是准确验配的品质合格的眼镜,会减轻眼睛的负担,不会导致度数的增加。也就是说品质可靠的眼镜仅仅只是一个工具,它并没有让眼睛恶化或者提高的可能性。
很多的营销忽悠说能够降低度数等等的,这个事情已经引起了国家的反感,而且已经6部委联合发了文,不允许再做这样的宣传了。第三个也是这样的,就是有些父母宁愿拖延矫正视力,期望有一种更新的科技能够改善孩子的视力,回退,降低度数,甚至直接恢复。
(下图的广告非常不可取)
有一点是肯定的,要针对具体的情况听医生的意见,不要盲目听信未得到科学证实的所谓神迹,特别是所谓的离焦镜片,红外线,负离子什么什么的眼镜,要特别小心,我可以放张图大家看一下。就这类的东西,我们其实已经见了很多年了。在我印象中,我听到这类营销概念至少有10年之久,每经过一个阶段以后,他们就换个马甲又出来吹一遍。所以一定要学会多渠道搜寻信息,交叉印证信息,才能避免拿孩子的眼睛来折腾。
孩子的眼睛不是人家的实验品,一定要得到很严谨的科学论证以后我们再来做,不要拿这个去赌。第4个也比较多见,很多的家长,最后就会归于基因,特别是父母亲都是高度近视的人群,也是有一些信息偏差,怎么讲?国外有非常系统的研究,发现父母双方都高度近视的孩子,近视的概率要比父母双方视力正常的孩子,近视率高非常多。但是,这主要限制于先天近视,后天近视基本上还是生活方式不健康导致的。会有这样的误读,这就是我一开始就要提科学认知共识的原因。
靠近北极圈的爱兹基摩人,由于现代化的迅速推展,使得他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原来的近视率其实只有2%,短短二三十年,突然之间就几十倍的增加,其实根本的原因是在这儿,不是说他们的基因有什么问题,他们的基因,原来就很少有近视的可能性。
我再说回头来,今天如果有人告诉我们说他有一个祖传的治疗近视的秘方,希望大家也不用去相信他,因为近视这个事情其实就是最近40年才逐渐开始飞速上升的。以前它的比例非常小。老中医也不可能专门去研究近视,什么偏方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因需求而产生的,本来就很低的近视率,几百年传承的什么什么偏方这样的事情,可能吗?!
其实网络上这类问题很多,我们更深入地去了解后,就会发现其实是非常低劣的营销。关于近视手术这个事情,我想提醒的是,它不是一个兜底的手段,很多的放纵,以为反正无所谓,我就透支那能怎么地,将来做一个手术就全搞定了。很多的人会有这种想法,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
第一,你的透支它一定会带来机体的衰老,当然不仅仅只是眼睛,也是整个身体,所以我们今天看到肥胖、腰椎、颈椎、睡眠等问题,就是因为透支带来的。所以,把这个当成一个兜底的手段,是一个很危险的想法,这是第一点,也就是说你就算做了,眼睛老花还是会提前,其他器官的危害也少不了。
第二,关于矫正手术,它仅仅是矫正视力的手段之一,并不能恢复或者治愈近视!
最后,关于视觉训练。在眼睛健康领域,有三门独立的学科,一个是眼科,一个是眼视光,也就是我们现在讨论的视力矫正等。还有一个是什么?是视觉训练。
眼睛是双眼协同,这个领域研究的是透过专业设计的训练工具,来提升我们的协同调节。特别对弱视有比较不错的效果。当然要在黄金时间段,也就是最好在8岁之前,最迟不要超过12岁,会带来很大的提高。当然,提高是有前提限制的,如果一个机构敢拍胸铺,跟家长签协议,可以提高几行什么的,你一定要小心。
这中间是有问题的,因为第一,人的眼睛是有很大的个体差异的。第二,专业、科学的态度,是不可能去做这样的事情的。因为仅仅只是一个粗略检查的前提下,就敢去签说我要给你提高几行什么的,你可能要去想想中间有什么猫腻。这中间猫腻非常多,但这不在我今天所分享的范围内。我想提醒的就是,你要知道有视觉训练这个方法,但是要去找真正专业的机构。
另外,要有科学的态度,不要对视觉训练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常见的一些营销方面的忽悠。其实从20年前就陆陆续续有,只不过不断的换马甲。我也希望大家多一些了解,你如果上淘宝搜搜,这里面的东西还很多。还在卖。第一个,微商特别多见的,就是各种神奇的眼贴,我见过的,不下10种,其实有一些,背后的工厂是同一家。他们的包装不一样,宣传的东西不一样,但很大程度上是用微商的方式。
当然也有一些做了好多好多年广告的品牌,我就不提名字了,以前宣传能够治老花,后来治白内障,后来治疗近视,再后来国家不让说治疗近视,也不能说恢复或降低度数了,就开始讲视力矫正,一直在打擦边球。
我觉得眼贴最大的功效只有一个--闭目养神,然后促进眼睛的新陈代谢,那些所谓的中药什么的,通过皮肤渗透啊,怎么改善循环啊,补什么东西啊,我觉得听听就好了。不要有多大的期望,那真的是在浪费钱和拿小朋友做实验。
我是一直持一种谨慎的态度在看待。我们可以看到,它背后所说的那些科学的支撑是很不足够的。如果你进一步去网上搜,你会发现那些所谓的专家其实都非常可疑。所以关于这个眼贴的事情,我建议的方式,远不如自己主动改善生活方式更好,我后面再分享我们家长可以去做那些事情,比这个要来得更可靠、更安全、更简单。
还有应运而生的各种训练,各种仪器。主要的就是贝茨,贝茨已经是年前的研究者了,他的想法可以囊括在视觉训练里面,但是已经被国外的科学家证明有很多错误的部分,但是今天很多企业把它奉为圭臬,拿来作为理论指导,搞出了好多好多的视觉训练的方法和仪器。但其实还不如多户外活动来的更实在。
可以明确有效的,仅仅只是对于假性近视,而假性近视不需要买那样的一个设备来折腾自己的孩子。能够控制度数的镜片最早是专业光学镜片公司开始的,这个其实是有一些违背良知的。最早推出来的是渐进多焦点镜片,就是从上到下度数逐渐降低,能够替代眼睛的调节,但也带来了一个危害,什么危害?因为这个镜片的设计就是为老年人失去了调节力,就是老花设计的。那么他用镜片去替代人眼的调节,会带来人眼的惰性和镜片依赖。除非这个年轻人,当然肯定是极少一部分人,有调节力不足的问题,才有需要这种镜片的可能性。如果向所有儿童青少年推销,我觉得是非常让人不齿的事情。
后来蔡司出了一款专为孩子设计的镜片,叫成长乐。就是离焦镜片,离焦镜片是一圈一圈的不断地往外度数逐渐降低来缓解调节,原理是没有问题的,但实际在验证当中,医院的一个专家宋红欣教授,大家可以去查他的资料,他一直都致力于研究这方面。他是持半否定态度的,因为他们的数据看来,有效果的比例不如厂商说的高。
后来豪雅出了一款叫新乐学的,非常贵,应该是在左右。在成长乐的基础上又做了一些光学的设计,当然这两家的光学技术非常的了不起,都是百年以上的企业,尤其是蔡司,哈勃望眼镜都是他们做的光学支持,但是这个毕竟是世界性的难题,还没有突破性进展。
豪雅的新乐学宣称说59%的有效率,实际上医院的宋红欣主任,他们的这个数据来看也没有那么高,所以,我觉得还是多听听医生的意见。正姿笔,其实微商就做得很多了,都已经烂大街了。有没有用?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孩子是整个身体联动,有可能他脊椎是歪的,但是他的笔是正的。包括很多正姿产品等等的,都有这个问题。我觉得有一定的用处。针对不同的个体情况可以考虑,但不要对这个东西有太高的期待,我发现往往是两三个月以后可能就丢在一边了,所以有很多,特别是微商的东西,要特别小心。
为了增加更多的销售,有意无意的就会去夸大效果,这个已经是令人诟病的事情。红外、纳米、负离子,这一类的噱头,从有保健品到今天,其实就一直都有,但是这个事情一直就没有被证实过。这种搞营销忽悠的,有个比较典型的特点,就是你无法证伪,很难被证伪,但是他也无法证实!这样一个模棱两可的状态,一点科学性都没有。但是,他们会去挂一些名头,比如说中科院的某某专家做的,或者是什么什么的,但是,你要真去深究,要么这个地方没这个人,要么是无关领域的专家,比如说专家其实是高分子化学的,跟眼视光没关系。建议作为家长来说,少让孩子去折腾这些东西。
今天,近视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一旦有突破,一定是轰动新闻,不用担心传不到我们耳朵里的,所以不用去做无意义的尝试,尤其是别拿孩子的眼睛去实验。
包括防蓝光的问题,你看疫情来的时候各种防蓝光眼镜贩卖,实际上是夸大了防蓝光的效果,我就在这个行业内,我非常了解这个东西,明显夸大了防蓝光的效果。实际上现在可以被证明的仅仅只有一个,就是他对电子屏幕的LED蓝光带来的视疲劳,有一定的缓解效果。蓝光视疲劳就是我们屏幕的背光带来的,它仅仅只是一个波段,一般来说是在~纳米这一段。
国家才刚刚推出来的防蓝光国标里面也特别强调,不是把它全波段都覆盖掉是最好的,所以你看到那个片很黄的,是有问题的。第一,会导致颜色偏差,第二,透光率大幅度下降,就是进入眼睛的光线量,大幅度的下降。第三,把阳光里面有益的蓝光也隔离掉了。这个不是什么伟大的作品,蔡司公司这么多年了,他从来没有跟进过那个底色黄得不得了的那种防蓝光片,就是这个原因。我觉得还是得找有良知的,让人敬佩的企业。
我是非常反对给孩子配防蓝光眼镜的!原因是这样的,我就不觉得孩子应该要长时间去面对电脑,比如说每天的网课我们是可以控制的,对不对?半小时或者40分钟最多了吧,那停下来休息一下,这不比什么都重要吗?我们的疲劳主要是透支来的,而不是因为蓝光来的。这才是我们该做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有优先级,不要把次要的东西拉到前面来去恐吓家长。
我觉得应该先从好的生活方式开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第一位的。然后还有一个问题是一定要把它可能带来的负面的东西跟家长讲清楚。当然,如果真有需要,认真去配是可行的,是去配,而不是说买那个现成的。我反对直接购买成镜,为什么?因为已经做好的成镜,并不知道孩子的脸部尺寸,眼镜戴在脸上会是什么样子什么效果,不知道,很多人讲平光无所谓,不是的。
只要它是光学镜片,就一定要满足基本的光学指标,但是有很多成镜的镜片根本不知道他是哪里做的镜片。光学镜片目前来讲,技术还是集中在专业的光学镜片大厂,所以要么好好验配,哪怕是平光的,也要选专业光学大厂品牌的镜片,要么就别买那种成镜。
成镜带来的眼睛舒适性,佩戴舒适性,你都不能确定,那还不要说可能会带来的一些问题,比如说镜片可能光学指标不合格。艾灸、针灸这一类的,我听到比较多,但我实际观察实证下来的情况,样本量不够,就是我前面说的足够长时间足够多样本的问题。
我知道一个骗子,号称艾灸治近视、弱视,拿了一个剥开的核桃壳,扣在眼睛上,因为怕艾条把眼皮给灼伤了。然后,宣传一经艾灸,视力能够多看一行两行。其实是,小朋友的调节力非常好,这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你让她眼睛闭一会儿,或者拿其它的热敷袋热敷一下,效果也差不多,但是问题是能不能固化?它能不能真的不断地提高?不能!这才是问题。
其实作为家长,我们确实需要冷静的分析,多做一些了解,这样就不至于被忽悠了。这一张图,给大家了解一下。
大家可以看一下上面有黄字的部分,这是国家明令禁止的事情,但是你可以看到现在在淘宝上,还是有暗示降低度数的,甚至治疗近视、恢复视力等等的。作为家长的,要更清醒一点,这么多专家其实都没有一个闲着的,不管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一直也在研究期望突破这个难题,但是直到现在并没有一个普适的东西出来。
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在怎么控?先控就是先控制住度数增加,不要让它再进一步的加深,我觉得这是第一位的。不是我们去想方设法的去找什么签约的,然后他能退款什么的。我觉得攻克难题还是留着给科学家来处理吧,我们应该聚焦在怎么样去改善我们的生活方式上。
不只是眼睛的健康,身体的健康也一样,根本是在生活方式。在我接下来去分享家长能做什么之前,我先说一说我个人认为比较正确的观念,一个呢就是说我们需要去系统地思考问题,比如近视,眼睛出了问题,不仅仅只是近视。可能还有其他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可能将来老花会提前,要有这样的远见。
一辈子本来就很短,我们应该有倍加呵护自己身体的心态。同样的道理,眼睛仅仅只是身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前面已经提到,我们要注意整个身体的状态,才有可能能够系统地改善。所以,有系统性观念的思考方式,非常非常重要。
目前来看,很多的专家学者,一些专业的书籍,主要提到的就是4点,第一是良好的心态,第二是充足的睡眠,第三是均衡的营养,最后一个是适当的锻炼。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也希望大家能够有一个比较概念性的了解,然后自己去实践。
对于孩子的视力控防,是有优先顺序的,大家特别要注意,这是全球专家的普遍共识。排在第一位的是户外活动,我觉得咱们自己内心里面是一定要有个优先顺序的,就是说到底我们放在前面的是什么?如果你放在前面的是健康,我相信你一定能有足够的时间安排到与你的健康有直接关系的事情上。
在狮子会里面,有句话叫——你的心在哪里,你的时间就在哪里。意思就是说,你真正重视的东西,一定不缺时间来安排,因为那个时间是投资,而不是消耗或者消费,所以根本的问题是你自己的观念。好的用眼习惯,这是最根本的东西,比那些外在的工具,不管他是什么镜片,什么眼贴,什么治疗仪,各种神器,都重要,这才是核心中的核心。
我们老祖宗其实从0多年前就教育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根本的问题是要返回来要求自己,这才是我们可以驾驭的东西,而且事实上,眼睛健康完全可以自己驾驭,我们要知道怎么去驾驭它。然后才是一些外在的东西,比如说低浓度阿托品、角膜塑形镜等等。这个是我们今天要分享的一个主题。
作为父母亲,我也是,这么多年来也是非常的注意,战战兢兢的,很担心我的孩子近视,或者身体不健康等问题。所以我也很想在这个问题上跟大家多一些交流。这里面的文字我就不念了,大家有时间可以去读一读,大概意思就是,黑格尔,德国著名哲学家,他认为孔子的书籍或者言论,其实都是一些很基础的常识。
实际上他对孔子的评价,我听起来会觉得很刻薄,或者说,一个比较认同儒家思想的人会觉得非常刻薄。但是,其实我相信这是两个文化人群的比较大的观念矛盾,或者说重要差异,中国人的思想一直是认为身教胜于言传,从孔子来讲,我们有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在那样的一个非常艰难、非常动乱的时代,他个人的生活是可以过得非常好的,但为了对天负责,让更多黎民百姓不要去受那么多苦,能够让天下更加的安定,让老百姓过得更好!他宁愿自己到处颠沛流离,带着弟子各个诸侯国说服君主。在那么多很平淡的话语后面是什么?大家可能会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孔子的学生都是当时出类拔萃的人才,在那样的一个时代,其实各国对优秀的人才是非常非常渴求的,这样的情况下,他的弟子愿意花三年,甚至五年,在老师走了以后,放下一切,安安静静地陪老师。
比如子贡,在当时,无论在商业上,还是政治上,都是极有成就的人,甚至于当时就有很多人说他的水平比他的老师高,而子贡非常明确地说我的水平跟老师还差得非常多,从这当中我们看到的是什么东西,是孔子所说的所有的东西,他自己都是一个实践者,而且他基本都做到了,而且出类拔萃的学生也做到了。
所以,如果我们要想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作为父母,就得从自己开始。如果我们回家就抱着手机,我们也不愿意坐下来看书,把时间都放在娱乐呀看电视啊等等的事情上,我们要求孩子去做这样做那样,我相信其实效果就不会好。所以,根本的东西是我们要从根上着眼,从父母自己着手。如果父母亲本身就是这个差不多那个差不多,然后要求孩子是一个兢兢业业的,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我觉得非常困难。
我刚刚讲了,全球专家的共识是每天让孩子有1~3个小时的户外时间。我去中大眼科,就是医院,有位专家跟我们分享过,他们做过比较深入的研究,他们也赞同这点。实际上这么多年来,医院的前院长,王院王宁利院长的分享,他在电视上分享的比较多,他也一再地强调户外,所以户外的安排非常重要,每天平均1~3个小时非常重要。
我刚刚提到的父母的作用就非常大了,如果父母亲没有这个喜欢或者说不愿意陪着孩子去户外,或者不愿意带着孩子先去养成这样的习惯,那么跟大自然的亲近不够,跟大自然交流的时间不足够,很难培养出孩子跟大自然交流的意愿和热情。所以我觉得根源在父母身上,就是你自己一定要去做。我孩子每年两个假期,我都有一周陪着孩子去户外。
我原来就喜欢玩户外,我原来有三年背包客的经历,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你真的愿意带着他一起融入自然,这样慢慢他就会培养出对自然的热爱。我补充一点,这也是一位专家提到的事情,就是说我们在室内稍微强一点点的光,可能就会觉得刺眼了,但大家可以看看我下面的那一组数据,那个是一个光照度的计量单位叫勒克斯lux,就是说阳光的勒克斯是00lux,而我们室内只有lux。这个事情可以反证两个问题,第一,营销宣传说LED的蓝光怎么怎么对眼睛有伤害,那么如果蓝光都有伤害的话,日光下30倍的光照度,眼睛不是更容易疲劳?危害更大?!实际上,室内防蓝光镜片那点遮挡跟进到眼睛的蓝光量来比,你在室外不是更大吗?是不是?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日光是人类无法去比拟的光照度,也正是因为那样的光照度才能够使得人体的健康能够得到很好的提升。这个事情有两个可以佐证了,第1个就是这次疫情,台湾的有一位科学家就提到了这个问题,他说有明显的证据证明维生素D对提高免疫力有很大影响,对新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维生素D只有在阳光下才能由人体自然合成。维生素D当然你自己去摄入也可以,但是你吃进去多少量,不见得你能吸收多少量,而且是不是能够达到那样的效果也不一定。还有,这也不仅仅是维生素D这样的一个很简单的一个元素而已!
我们都知道睡眠质量对免疫力有重大影响,而日光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也得到科学证实。那么第二就是用眼习惯了,这个其实有很多专业人士一直在讲,近用眼20分钟到40分钟,年龄越小,时间应该越短。我们家没电视,我很反感看电视,因为我认为视频这种线性的信息,就是不断输出信息的方式,挤占了思考的可能性,所以我会更鼓励看文字。
我们家如果要去看iPad或者是手机的话,需要一个定时器,我们是这么做的,就是说20分钟定时,让孩子停下来,站起来去走走,5分钟10分钟,10分钟20分钟都可以!这样子的话,让眼睛能够很好的休息。为什么这个东西这么重要?是这样的,任何的器官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节律。举个例子,国外有一个实验,10个壮汉,让他们连续4个小时搬重物。第1天连续不休4个小时搬下来的量,第2天同样的实验条件,也是4个小时,也是同样的实验场景,只是有一个要求,就是搬26分钟以后休息4分钟。
大家听明白,就是每26分钟休息4分钟,但总的也还是4个小时,结果他们搬的量整整是昨天的2.7倍。什么意思?就是说其实他掌握了这个节律,同样的,和我们睡眠也是一样的,节律很重要!我们都知道,睡眠是由一个又一个的睡眠周期组成的,大约是90分钟一个周期,每个周期由4个阶段组成的,我就不展开了。
我想说的是我们是需要去掌握这个节律的,那么你才可能达到一个最好的休息,眼睛的节律就是40分钟左右,有5~10分钟的休息,如果不养成这个习惯,眼睛的负担就会增加。定期视力检查这个事情其实很容易做,只要家长愿意,有两个个很好的效果。第一,孩子因为视力被量化了,他的眼睛指标变动,自己就会紧张,视力总会有波动,对不对?那么你不用去禁止他看什么了,他一旦波动自己就会非常自觉控制,所以我觉得它是有巨大的好处的。
父母亲其实也就是每个星期每次花5分钟的事情,我相信任何一个家长都做得到,但是关键的问题是你要去坚持,你自己要做孩子才能够养成习惯。近视是从假性近视逐渐过渡到固化为真性近视的,每周二次视力检查,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干预,从而根本上切断了固化的可能。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低浓度阿托品,咱们国家现在还没有药店卖,国家还未批准售卖,还没有,但是在台湾、新加坡其实都是可以在药店买的。效果目前从专业这边的资料来看还是不错的,就是0.01%的阿托品。当然,这个肯定是要去咨询眼科医生确定没问题,要去做个眼睛的检查。
还有一个就是角膜塑形镜,宋红欣教授比较认可的,他认为控制度数增加有效果的比例很高,我知道的数据大概在70%。我想提醒大家,就是中大眼科,就是医院,他们不会主动去推荐,但是你要配他给你配。有没有什么负面的数据?目前我们看到的信息还不多。
欢迎大家积极转发本文,如您转发朋友圈并获得5个点赞,请将截屏发至读书会助手,您将获得小黑鱼读书会赠送的音频小课程。
本期责任编辑:有琛
小黑鱼亲子读书会成立于年,是万卷童行品牌下的阅读与学习型组织。我们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