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斜视弱视
远视弱视
弱视专家
孩子弱视
弱视矫正
预防弱视

斜视与弱视要弄清楚的30件事儿,都总结

斜视与弱视要弄清楚的30件事儿

01

双眼矫正视力达不到0.8,就是弱视吗?

不一定。弱视是一种发育性眼病,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视力发育水平是不同的。

3-5岁儿童的矫正视力不低于0.5,6-7岁不低于0.6,7岁以上不低于0.7。只要双眼矫正视力有高于相应年龄段最低视力,并且双眼视力相差不超过2行,就不能诊断为弱视。

02

矫正视力达不到相应年龄段视力的下限,该眼就可以诊断为弱视吗?

不可以。弱视的诊断需要具备三个必需的条件:

①在视觉发育期内发生;

②有明确的四个原因(有且只有):形觉剥夺、屈光参差、屈光不正、斜视;

③矫正视力达不到相应年龄段视力下限或双眼视力相差超过2行。

缺少上述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应轻易诊断为弱视,需要进一步寻找视力下降的其它原因。

03

儿童视觉发育期是指哪个年龄段?

0-12岁是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其中0-3岁是关键期。

关键期内视觉系统十分脆弱,数天短暂的遮盖就可能导致严重的弱视发生。

视功能的发育与儿童智力、语言、运动等功能的发育基本同步,本质上是脑功能发育的一部分,具有“可塑性”。

04

什么是视觉发育的可塑性?

视觉发育的可塑性,是指视觉系统的发育可以被外界视觉环境因素所改变的特性。

临床表现为在这一时期内,视觉系统的功能可以被异常的视觉经验或刺激破坏,导致视觉发育停滞、迟缓或异常,也可以在异常视觉经验纠正后继续正常发育,即视觉系统的功能可以“变好”也可以“变差”。

视觉发育的可塑性存在个体差异,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好。视觉发育的可塑性是弱视发生和可以被治疗的重要原因。

05

眼部有明确的导致视力下降的器质性病变,就不能诊断为弱视?

不正确。弱视的诊断不需要排除眼部的器质性病变。儿童的眼部器质性病变往往同时合并弱视的问题,在诊治的过程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要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例如:

①先天性白内障是导致重度形觉剥夺性弱视的重要原因之一,确定手术治疗的指征和时机时应充分考虑弱视的问题。

②儿童角膜肿物、外伤等病变,处理时要注意病变对视力发育的影响。

③儿童先天性、遗传性或发育性视网膜黄斑病变者,也需要检查有无合并屈光、斜视等导致的弱视问题,并积极处理可以改善视力的弱视问题。

06

确诊有眼球器质性病变的儿童,应先处理眼部病变再进行弱视治疗?

不正确。弱视是视觉发育性疾病,越早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弱视的治疗应该伴随眼部其它病变治疗的全过程,尤其在需要手术治疗的眼病中,应充分权衡手术可能对弱视治疗造成的影响。

例如:先天性角膜皮样瘤,是一种稳定的良性角膜肿物,可以通过手术切除联合板层角膜移植治疗。

手术时机的选择应权衡病灶对瞳孔和角膜散光的影响,以及手术后角膜不规则散光和板层植片对视觉发育的影响程度,来确定是尽早手术还是在视觉发育期后再手术。

07

弱视孩子能不能看电视和手机。

可以。看电视和手机并不会导致弱视的发生或加重。弱视儿童在接受正确的眼镜矫正和遮盖治疗后,适当地看电视和手机有助于弱视眼的使用,可能有利于促进视功能的改善。但长时间看电视和手机,有增加近视发生和近视加深的风险。

08

遮盖治疗会不会降低好眼的视力。

一般不会。对好眼的遮盖是弱视治疗最经典、最经济的方法,安全有效。

遮盖好眼的目的是增加弱视眼的使用和视觉刺激,减少好眼对弱视眼的抑制作用。

个别长时间遮盖(一般超过每天6小时)的孩子会出现遮盖眼的视力下降,但在停止或减少遮盖时间后,都会恢复。

遮盖治疗使双眼视力达到平衡,比单眼视力的提高更有意义。

09

是不是遮盖好眼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不一定。研究表明,对好眼的遮盖每天低于2小时无效,每天超过6小时与全天遮盖的疗效无差别。

所以,遮盖治疗的适宜时间为每天2-6小时,在此范围内,根据弱视的程度适当增加遮盖时间会增强治疗效果。

10

遮盖治疗过程中,孩子不愿配合遮盖,老是喜欢打开遮盖偷看,有什么好办法?

对于学龄儿童,由于遮盖眼罩影响外观,使其不愿意在学校遮盖。重度弱视的孩子由于弱视眼视力差,遮盖好眼后视物不清而拒绝遮盖,因而常常出现在无家长监督时,偷偷打开遮盖或从遮盖片侧面偷看的情况,从而达不到遮盖的治疗效果。

解决的办法有:

①有远视的儿童,可以用阿托品眼膏或眼液对好眼散瞳,每周一次,可以达到与遮盖相同的效果。等弱视眼的视力改善后再使用遮盖或压抑膜等其它方法。

②可使用粘贴式眼罩,直接粘贴在眼睑周围的皮肤上,防止偷看。但要注意长期使用产生的皮肤过敏和接触性皮炎等问题。

③Bangerter压抑膜,贴于眼镜片上的半透明膜,外观比眼罩有所改善。

11

年龄超过14岁的儿童进行弱视治疗还有效吗?

不应放弃治疗。弱视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在学龄前。但研究表明,视觉发育的可塑期在个体间存在较大差异,并且有在特殊条件下视觉发育被重新激活的案例。

对于年龄超过14岁的弱视儿童,弱视治疗仍可以取得一定的疗效,尤其是从未进行过弱视治疗的儿童,疗效更明显。通过经典的屈光矫正联合遮盖治疗,仍有平均1-2行的视力改善,部分患者效果更好。

12

弱视治疗后,双眼视力正常且相等了,就可以不用戴眼镜了?

不正确。弱视是发育性眼病,在视觉发育可塑期内,只要导致弱视的病因存在,弱视就可能复发。

研究表明,四分之一的弱视在停止治疗后会在1年内复发。所以,对于屈光相关的弱视,应在视力达到正常后继续配戴眼镜,并持续每2-3个月监测一次视力变化。遮盖治疗可以在视力连续3-6个月正常稳定后逐渐减量停止。

13

有没有专门治疗弱视的眼镜?

经典的弱视治疗主要包括去除形觉剥夺、矫正屈光不正、矫正斜视、遮盖治疗。

所有能够从上述四个方面发挥作用的眼镜,都有治疗弱视的作用。因此,不存在专门用来治疗弱视的眼镜。

比如,角膜接触镜有解决屈光参差和角膜不规则散光的作用,带瞳孔的隐形眼镜可以增加无虹膜儿童的景深和减少眩光,三棱镜可以矫正小度数斜视,双光或渐进眼镜可以减少近距离斜视等,这些都是用来治疗不同类型弱视的特殊眼镜。

14

弱视会不会遗传?

弱视是发育性眼病,不是遗传性眼病,所以绝大多数弱视不会遗传。但导致弱视的危险因素往往具有家族遗传背景,如远视、散光、上睑下垂、斜视、角膜晶状体病变等。所以,父母有弱视,孩子发生弱视的风险会增加,应尽早进行眼科检查。

15

斜视的诊断主要靠医生检查,家长的观察多数不可靠。

不正确。对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家长是与儿童朝夕相处时间最长的人。

双眼对视功能是婴幼儿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8个月大的婴儿就具有与人对视的功能,此时出现眼位异常最容易被家长发现。

对于一些间歇出现的斜视类型,家长的观察和及时发现更加重要。比如间歇性外斜视、调节性内斜视、垂直性分离性斜视、周期性斜视。

因此,就诊时医生会重视家长的观察结果,再认真检查确认有无斜视。若一次就诊检查未发现斜视,还应随诊复查,进行多次检查,避免漏诊。

16

孩子太小,斜视应等长大后再治疗。

不正确。绝大多数斜视不会自行康复,斜视会对双眼视功能造成不可恢复的损害,越早就诊治疗效果越好。

斜视还会对学龄期的儿童造成心理上的压力,防碍其社交、自信、体育活动和学习能力。斜视一旦发现,就要尽早就诊处理。

17

斜视可以通过戴眼镜治疗吗?

可以。任何一种斜视者应首先矫正有意义的屈光不正,治疗可能存在的弱视;

对于儿童内斜视,通过配戴正确的眼镜可以使约三分之一的内斜完全矫正,三分之一部分矫正;

间歇性外斜视可以在配戴眼镜后得到部分改善。

18

戴眼镜矫正斜视效果太慢,治疗时间太长,是否可以直接做手术治疗。

不可以。任何一种斜视者应首先矫正有意义的屈光不正。通过戴眼镜矫正有改善的斜视,密切定期随诊,观察斜视的变化。

眼镜可以完全矫正的斜视,不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否则手术后斜视会变得更加复杂;眼镜可以部分矫正的斜视,在足够的观察时间后(6-12个月),根据视力和双眼视的情况进行手术,才可以获得好的手术效果。

19

斜视通过手术成功矫正,手术后就不用戴眼镜了?

要继续戴眼镜。手术后第一天就应继续戴眼镜,通过眼镜来矫正屈光不正,有利于手术后双眼视功能的维持和恢复,从而保持斜视手术的效果,减少斜视复发。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后仍需要通过眼镜来矫正斜视中的调节部分。

20

斜视会不会遗传?

多数斜视不会遗传,但斜视有家族遗传的倾向,父母有斜视者,子女出现斜视的风险增大。

21

别人都说我小孩有斜视,医生检查却没有,这是怎么回事?

多种情况会导致假性的斜视外观,比如鼻梁宽大扁平,遮挡鼻侧的白眼球,会产生内斜的“斗鸡眼”外观;

孩子因为散光、视力不良而习惯歪头、侧方注视看电视,也会感觉像斜视;

眼表或结膜炎症不适出现偶尔“翻白眼”、挤眉弄眼等动作,会在家长过度







































盖博士白癜风遮盖液是不是治白癜风的药物
太原能够治好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roulz.com/rszj/2326.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