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提及眼球震颤,就是颤动的患儿双眼,颤抖的父母心肝;可如今,这项被誉为眼科“顽症”的疑难眼病不仅可以医治,而且治疗方法有了诸多新进展,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4月13-14日,在由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医院集团共同主办的上海国际视觉与眼球震颤学术会议(简称IFVOMS)中,来自中国、美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地的眼球震颤专家汇聚一堂,与现场全国各地的多位医生分享了国际视觉与眼球震颤诊疗领域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这对于中国眼科界而言,不仅有利于视觉与眼运动障碍诊疗领域技术的提高,也让基层眼科医生与患者对这些疑难眼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全球一线专家共享眼科诊疗新技术部分参会嘉宾合影留念
本次会议,由中国眼科界“泰斗”、医院集团总院长马志中教授,集团斜弱视与儿童眼病负责人、在美国临床研究眼球震颤长达17年的杨东生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同时,还邀请了中科院院士、神经生物学家杨雄里教授,上海交大党委副书记范先群教授,复旦大医院副院长周行涛教授,复旦大医院眼科副主任(临床负责人)钱江教授,上海交通医院眼科执行主任郑志教授等国内知名眼科专家,以及国外眼球震颤和眼球运动障碍领域的RichardW.Hertle、SusanA.Cotter、HuibJ.Simonsz、Yue(Maria)Liu(刘悦)等8位专家教授参与了会议。
医院集团总院长马志中教授致辞
会上,美国东北俄亥俄医科大学的RichardW.Hertle教授在题为《对婴幼儿和儿童眼球震颤的现代认识及治疗》的演讲中,介绍了婴幼儿与儿童眼球震颤的现代分类,以及婴幼儿感觉性治疗,或运动系统治疗眼球震颤的方法与结果评估等。
RichardW.Hertle教授授课
墨尔本大学LarryAAbel教授演讲的主题是《除了歪头和视力减退——婴儿型眼球震颤综合征患者还有什么症状?》,他从基础的角度出发,研究眼震除了临床医生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