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IssacKun
导读:
互联网时代,网游成瘾的话题在社会讨论中始终是一个热点。最近几年,有多篇针对网瘾戒治的相关调查报告发表。人们对此有很多疑问,网游成瘾是否真的存在?如何科学定义网游成瘾?网游成瘾是否像其他成瘾疾病一样需要介入治疗?如何使网游发挥益处?本文结合大量文献,意图来探讨这些问题。
撰文
王心玥
责编
李娟
● ● ●
网络游戏成瘾算心理疾病吗?玩网络游戏是许多网络使用者活动的主要内容。随之而来的网络游戏成瘾也令很多人困扰。为何网络游戏容易成瘾?网络游戏成瘾是否算是一种疾病呢?
继年权威精神疾病诊断手册DSM-5将网络游戏成瘾收录为一种"值得继续研究的症状"后,根据CNN的报道,即将于今年五月出版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1)测试版亦首次将电子游戏成瘾列入精神障碍症的一种。
ICD-11将电子游戏成瘾定义为一种"持续或反复超过12个月,显著影响到人际、家庭、社交关系,或其他重要功能"的行为模式。目前,国际疾病分类手册中尚未给出网游成瘾预防和治疗的指导意见。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仅有网络游戏和电子游戏成瘾被作为行为性成瘾提及。前者与后者的区别在于后者并不一定要在联网的情况下进行。而网络成瘾并不是一种被正式认可的行为障碍。
年6月,《科学》刊发了一篇讲述中国治疗网瘾乱象的文章。文中提到,北京某成瘾医学治疗中心尝试利用科学方法解释网瘾,并将其进行疾病学分类,根据酒瘾和毒瘾戒断方法提出用行为疗法、药物疗法、家庭治疗等多种方式治疗网瘾。而之前被国内媒体爆出的杨永信所在的山东某治疗中心提倡的"电疗网瘾",既不符合任何科学的行为成瘾诊断标准,也不符合科学的治疗范式。
年二月刊的德国《国家地理》刊发了一篇采访,来医院综合精神中心的心理学家鲁普夫博士(HerrDr.Rumpf)探讨了网络游戏成瘾。
他表示,网络游戏成瘾的危险之处,在于成瘾者会将自己的全部个人价值都放在虚拟世界的活动而非现实生活中,譬如游戏要打到更高一级,才算作实现自我意义。
网络成瘾的示警标志在于超长的上网时间和失控感。鲁普夫博士在采访中举例说,正常人也会有上网、玩游戏等活动,但譬如第二天有重要会议、考试时,他们会控制自己上网的时间不要太晚,而真正的网瘾患者无法在对未来有规划的前提下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可能会一直玩到第二天早上。
鲁普夫博士还提到了网瘾可能的产生原因。以网络游戏为主的网瘾中,玩家一方面可以满足社交需求,甚至如果不玩的话还可能受到来自队友的压力。玩家还能实时与世界各地的其他人进行联动,也提供了超长上网时间的条件。另一方面,奖惩机制也起到了作用。玩游戏特别是一开始能快速提供愉悦感。随着游戏深入有输有赢,这种奖励的预见性有所降低,而玩家为了追逐愉悦也很有可能失去控制。
鲁普夫博士谈到目前可行的治疗方法时表示,由于我们处于一个信息社会,使用物质成瘾(比如戒酒等)的戒断方法治疗网络成瘾的可行性不高,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