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看东西喜欢眯着眼,作为家长,你可能会简单地认为这是“近视”,事实上,这也可能是弱视的征兆。
许多孩子的“弱视”被轻易地认定为“近视”,最终失去了最佳的干预时期……等到年龄越来越大,治疗起来难度越大,而且效果也更差。所以,在平时繁重的课业压力下,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们的眼睛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弱视不是近视但影响远远大于近视弱视是儿童的常见眼病,发病率约为3%,它是指眼部不存在视网膜疾病、青光眼等器质性病变,但矫正视力低于0.8。弱视是眼科临床常见的儿童眼病,是婴幼儿时期,由于各种原因如知觉、运动、传导及视中枢等原因未能接受适宜的视刺激,使视觉发育受到影响而发生的视觉功能减退的状态,主要表现为视力低下及双眼单视功能障碍。
很多家长有个错误认识,认为视力不良就是近视,其实近视和弱视是两个概念,近视是指眼睛的光学结构问题,而弱视是大脑视皮层的功能问题。
近视往往多发于学龄期和青少年,而且大多数矫正视力正常;而弱视多见于学龄前,最佳矫正视力在0.8以下,高度近视可以同时伴有弱视。
弱视不仅使儿童的视力低下,还影响双眼视功能的发育,立体视功能低下或缺失,使生活和学习受到不同程度的障碍。
应对弱视也有黄金期及早发现是关键视觉发育的关键期(3岁以前)和敏感期(6~8岁)是视觉发育的最快时期,同时也是视觉在遭受异常环境刺激最易产生永久性损害的时期。因此,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和敏感期以内及时矫正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斜视及去除视觉剥夺因素是预防弱视发生的根本办法。儿科及眼科医生应有相当强的预防弱视发生的意识,应注意观察婴幼儿是否有产生弱视的可能因素,并通过可行的检测手段早期发现,及时纠正。
年龄越大效果越差,在视觉发育敏感期内,视功能尚有一定的可塑性,所以家长们要在早期发现孩子弱视;如果在12—13岁以后再进行纠正,治愈率只有20—30%;若是成年以后,那就更困难了。
弱视如何早发现?视力问题预防最重要如果1岁宝宝还不能稳定地注视,不能追随物体;学步的宝宝走路时经常碰撞在物体上;看电视时喜欢走得很近,或眯起小眼睛,或歪着头……当你发现孩子有这些现象时,应该警惕弱视的可能。
斜视可诱发弱视,这也是常见病因之一,特别是内斜,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斗鸡眼”。一般比较容易发现,但要提醒父母的是由于宝宝的鼻梁比较低,很多情况下看上去像“斗鸡眼”,但其实是假性内斜,只有双眼的位置不对称,一眼往内偏斜才是真正的内斜,医生会通过专业的检查进行鉴别。
生活中发现宝宝有视力低下的表现或斜视,要及时进行视力检查。如果没有视力异常的表现,也不能完全排除弱视,因为在幼儿生活早期对视功能的要求比较低,轻中度的弱视往往不能表现出来。
一般建议孩子3岁左右,定期检查视力,建立屈光发育档案,随时监测孩子视力发育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应对。
关爱眼部健康,从现在做起!
THEEND
正确选择视力矫正机构
祝仕明青少年视力矫正中心
针对青少年:近视、弱视、散光、斜视
不吃药,不手术,不动眼睛内部结构
无任何毒副作用。
祝仕明眼健康服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