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解一:视力达不到1.0就有问题?
不同人的最佳矫正视力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源于眼底视细胞的排列,而视细胞的排列的紧密程度决定了可以分辨的最小视角,也就是说最小可分辨视角越小视力也就越好。决定最小可分辨视角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物体两端能分别刺激两个视细胞,使得视细胞“兴奋”。
“兴奋”的视细胞之间必须隔着一个未被刺激的视细胞。如图1
图1
如果眼底视细胞排列紧密,当注视视标时可以满足上述要求,那么视标可以被分辨。但如果视细胞体积大或排列稀松,无法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则无法分辨视标的开口方向(图)
图
通过上面两幅图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人眼的最佳视力是由眼底视细胞排列决定的。如果视细胞体积大或排列稀松,则最佳视力有可能达不到“1.0”。
误解二:1.0就是最佳视力?
另一种存在“1.0情结”的验光师,通常会认为矫正视力达到1.0就可以了,没必要提高到更高的视力水平。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确1.0视力不等同于最佳矫正视力,更不能代表屈光全矫。
依照主观屈光检查的方法来看,当提高到最佳矫正视力后,进行红绿测试,调整至红绿等清才能认为是全矫状态。因此在验光中,不能只验到1.0就默认已经达到全矫状态,需要调整至最佳矫正视力,并保证红绿等清。
很多验光师都会告知顾客,配镜后需要定期复查,如有需要及时更换,不能欠矫,欠矫容易使近视增长过快。但如果患者在佩戴-3.50D眼镜时可达到最佳矫正视力1.5,而配镜时按照-3.00D矫正视力1.0来验配,那这副眼镜佩戴时同样是欠矫的状态。可能也会引起近视增长过快。
小结:
通过讲解,希望大家可以明白,视力的好坏不能够以1.0的视力为唯一的判断标准,一定要因人而异。并且判断光度是否为全矫光度,应以顾客的最佳视力最大正镜化度数作为依据。
平常看东西都觉得好好的,奇怪,怎么突然闭上一只眼,才感觉另外一眼视野有缺损?
怎么平常察觉不出呢?是因为我们人的双眼是有互补的作用,当一眼异常时,正常的一侧眼睛会发挥替补效果,让人不易察觉视力异常。因此,建议大家每天早上花一点时间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留意单边眼睛视力状況,以期能早期发现异常情况。
经常青光眼或是视网膜剥离的病人来就诊时,病程发展已相当严重才发觉而求医,其实这些人并非不爱惜自己的双眼,而是因为双眼功能可互相支援,所以往往必须遮蔽一侧健康眼,或是当病灶发生在惯用眼时,症状才会明显,导致许多人也因此而忽略、甚至延误诊治。
正常情況下,人的双眼是同时看向同一目标,双眼形成的影像会在脑内产生图像合成的作用,所以一眼的视野缺损,可以被另一正常眼的视野填补,不太容易感觉出异样。
然而,为确保及早发现眼睛异常,建议大家平时可以遮住单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做自我检测,以了解双眼的视力状况。自我检测的方式很简单,只要早上醒来望向天花板,两眼交互闭眼看,比较两眼的视野范围否有差异,或盯着直线线条是否扭曲中断,测试是否有早期的黃斑部病变。
体检时,查视力,结果是新视力表1.0(或者旧视力表5.0),特别兴奋,火眼金睛呀!然而视力1.0并不代表眼睛完全正常、健康!事实上,视力表检查所取得的视力值,只能表示「中心视力」;以青光眼来说,视野缩小与缺损是从周边开始,中心视力往往最后才受到影响,所以病人仍可能有1.0的中心视力,但其实看景物图像是只看得见中央景色而不是全景,但患者并不自知。另外,视网膜剥离的病人,如果病变在视网膜周边位置的患者,中心视力也可仍然維持1.0,却不代表眼睛健康无事。
因此,大家最好养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每日自我检测的习惯,若感觉眼窝疼痛、整个眼球胀痛,甚至有头痛、想吐,或是视野变得模糊时,即使视野无异常,仍建议立即就医,以免错失黃金治疗时机。
书单
年出版的视光学畅销书这几本不可不读!
1《视光中心系统学习PPT优盘盒子》
本眼视光学习精品PPT盒子包含了眼视光基本常识、眼镜商品的基本知识、视光基本知识、服务营销相关知识、眼镜店渠道营销基本知识、近视激光手术、斜弱视、角膜塑形、近视防控知识等。您所知道和不知道的都有。
如果你是刚接触视光的朋友,你可以从第一章眼的基础知识了解,主要学习第二章眼镜学知识、第三章视光学基础篇。逐步往下学习。
如果你是已经接触视光学的朋友,在巩固产品和视光的基础上,你需要了解近视防控、角膜塑形、更多的学习服务营销和渠道方面的营销知识。
如果你是老板培训员工来讲的话,可以从第一章逐步学习。作为老板的你更需要了解渠道方面的营销。
《视光中心系统学习PPTU盘盒子》
《眼视光之实战应用》
本书三位老师俞志超、邓军和王辉结合各自的工作经验以及课
程的内容,选取眼视光中心的核心——专业、运营两大模块来
进行陈述,期待能有助于行业的践行者、有助于期待变革的所
有人们。
目录
第一部分视光入门检查.
第一章:视力检查.
第二节:小孔视力.
第二章验光.
第一节:电脑验光.
第二节:检影验光.
第三节:主觉验光.
第三章:视功能检查.
第一节:隐斜检查.
第二节:AC/A测量.
第三节:调节幅度检查.
第四节:调节反应测量.
第五节:调节灵活度.
第六节:正负相对调节(NRA/PRA).
第七节:集合幅度.
第八节:远近水平聚散力测量.
第九节:远近垂直聚散测量.
第十节:聚散灵活度.
第二部分儿童弱视.
第一章弱视的概述.
第二章弱视儿童的检查.
第三章弱视儿童的检查问题.
第四章弱视儿童的诊断及治疗.
第一节弱视的诊断及常规治疗方法.
第二节弱视的屈光矫正原则.
第三节不同类型弱视的治疗方法.
第五章弱视综合治疗仪的操作介绍.
第六章弱视儿童的相关疾病.
第一节斜视.
第二节眼球震颤和白内障.
第三节上睑下垂和儿童眼底病.
第七章弱视儿童的饮食注意.
第八章弱视训练的六点注意.
第九章弱视儿童的实例介绍.
第十章记与陕西袁老师谈弱视案例.
第十一章弱视诊疗表单.
第三部分视光中心运营.
第一章——正确认识视光中心.
第二章——眼视光中心的装修和功能区的设置.
第三章——打造专业技术团队.18
第四章——眼视光中心岗位分工与职责.
第五章——眼视光中心的行为规范.
第六章——眼视光中心的规范接待流程.
第七章——完善的产品结构与服务项目.
第八章——眼视光中心相关仪器设备和产品.
《眼视光之实战应用》
3梅花香自苦寒来,视光明日之星的成长之路梅颖“《视光医生门诊笔记》没有教科书式的知识,没有复杂的光学公式,没有视光操作步骤,更多的是作者遇到过的视光临床案例分析和对视光学概念的理解,视光技术的临床应用——临床实用性很高。此外,本书也适合视光行业创业者、视光诊所管理者阅读,书中提到的视光门诊流程建设,标准化、信息化要素都是现代视光企业组织和管理的要素。”
推荐给每一位视光医生,
视光从业者,眼镜验配者。
书籍特点
有重点——总结了开展视光技术的必要、基本知识
有案例——大量的视光临床案例介绍和分析
有热点——探讨了视光中心,视光诊所的布局和流程标准,管理
有干货——视功能检查结果分析和视觉训练
有脑洞——视光学热点和观点碰撞
有图有真相——各类图表两百多幅,一目了然,容易理解和学习;
有鸡汤——视光师职业规划交流
授人以渔——资深视光医生多年从业的知识凝聚和精华,展示了视光医生知识积累和学习的过程,指导年轻视光师学习方法方向!
目录
第一章“茶话”眼视光学第1节什么是“眼视光学”
第节视光学的5.0时代
第3节验光不能只见“屈光不正”不见人
第4节人工智能会取代验光操作吗?
第5节眼镜是视光医生的临床用药
第二章现代视光门诊流程建设第1节什么是视光门诊
第节视光门诊流程建设
第3节视光门诊流程的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第4节视光门诊的布局
第5节从电脑验光中可以发现的视功能问题
第6节综合验光仪摆放过近对验光的影响
第7节验光前详细问诊的重要性
第8节为什么验光前一定要做视力检查
第9节有关视光光学产品的选择
第三章视光门诊基本知识技能第1节近视眼的世界你不懂
第节视光门诊中裂隙灯的使用和常用照明法
第3节动态检影与开窗式电脑验光仪
第4节总散光、角膜散光、内在散光……傻傻分不清?
第5节远视按调节的分类方法
第6节混合散光配镜原则与正、负柱镜形式的选择
第7节儿童近视预防、控制三板斧;
第8节儿童屈光发育档案
第9节简单说说斜视、隐斜视
第10节画图说明遮盖试验的方法
第11节简单说说儿童弱视处理的原则
第1节试戴片摆放位置对高度近视配镜的影响
第13节微小角度斜视
第四章配镜处方原则与案例第1节近视配镜原则和案例
第节远视配镜原则和案例
第3节散光配镜原则和案例
第4节三个验光结果到底哪个是对的?
第5节屈光参差配镜处方原则
第6节相同光度配装镜与试戴镜矫正视力不同
第7节渐变镜成功验配四要素
第8节高度散光患者验配成人渐变镜应谨慎
第9节一渐变镜投诉分析
第10节一抗疲劳片验配不适案例
第11节垂直方向屈光参差大者慎配渐变镜
第1节某数码型镜片投诉案例分析
第五章视功能、视觉训练与临床应用第1节再梳理下双眼视和非斜视性双眼视异常
第节双眼视功能的初步检查与分析
第3节调节性会聚与调节比率
第4节怎么避免隐斜定性检查和定量检查的矛盾结果
第5节Sheard、1:1、Percival准则
第6节常用视觉训练工具的简单分类
第7节举个案例说说双眼视检查和视觉训练的流程
第8节推荐一个开展视觉训练项目的学习计划
第9节三棱镜的应用
第10节一图看懂三棱镜矫正眼球震颤代偿头位
第11节棱镜处理严重视疲劳案例
第1节用视光学基础知识分析某种近视控制眼镜
第六章视光学前沿与热点问题讨论第1节眼镜到底要怎么戴?
第节散光验光需要多准确?
第3节各类近视防控方法的效果比较
第4节特殊角膜接触镜的验配
第5节调节滞后与近视进展的再思考
第6节儿童验光是否要扩瞳——看看美国视光师如何做
第7节视网膜是如何识别离焦性质是近视性还是远视性的?
第8节讨论、辩论:也谈谈“儿童生理性远视”
第9节讨论:假性近视是如何变为真性近视的?
第10节混合散光配镜原则讨论:MPMVA原则还是保留调节
第11节周边离焦的前世今生
第1节探析控制儿童近视进展的药物:阿托品
第13节“调节张力”一词是否合适?——蒋百川教授评
第七章视光杂谈第1节梅医生的医患交流实录
第节角膜塑形,再难也坚持
第3节和验光相关的一些简单英语
第4节谈谈如何做优秀的视光医生
参考文献后记《视光医生门诊笔记》
4《详解“美式1项”验光视觉检查法》:本书介绍了目前世界公认的视觉检查法——“美式1项”验光视觉检查法。还介绍了综合眼光仪的使用和显微裂隙灯、角膜曲率仪的操作使用以及注意事项。被誉为视光师在验光配镜的实操宝典。
是每一位眼镜验配人员值得拜读的实战性书籍。
《详解“美式1项”验光视觉检查法》
5梅颖老师作品
目前硬性角膜接触镜(RGP和角膜塑形镜)技术开展正方兴未艾,但相关的学习资料却不太多,所以我和唐志萍医师又撰写了《硬性角膜接触镜验配跟我学》,期望以简单、容易的方式,指导初学者学习相关的规范验配技术和医疗流程。本书的撰写,我们查阅和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核心期刊文献和专著资料,不但为本书的理论提供了较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出处,过程中,我们自己也学习和掌握了大量的视光学新进展和新知识。学海无涯,尤其是以角膜塑形为代表的近视控制和研究非常热门,新的观点、论著、文献资料不断出现;新设计、新产品不断换代……暮然回首,仅仅1年,自己的一些旧知识就需要更新了。写作的过程也许枯燥辛苦,然而每每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更能把新东西以专著书籍的形式与同行交流;不但自己能提高,还能分享给别人,心情便愉悦不已。医学技术进步飞速的今天,把学习养成一种习惯,也是视光医生的基本素质。——让我们一起为眼视光事业而努力学习吧。
书籍特点
介绍硬性角膜接触镜(RGP和角膜塑形镜)验配知识和基本技
能
干货多:是一本操作指导为主的“实操手册”,以明确的步骤式、
表格式的操作指导作为可提供读者互相练习的“标准化”学习工
具;
配图多、表格多:各类流程图、示意图、评估图、地形图、前
节照片、评估表、
评分表等一百多幅图表,容易理解和学习;
硬性角膜接触镜验配相关的角膜地形图阅读和分析;
硬性角膜接触镜验配技术开展的场地、设备要求、建议和国家
的相关法律法规;
硬性接触镜推广、医患交流案例;医患沟通文书模板;
缩短硬性角膜接触镜的学习曲线——实用,实用,还是实用。
《硬性角膜接触镜验配跟我学》
《硬性角膜接触镜验配案例图解》
购买方式
感谢您抽出·来阅读此文
点击进店购买
↓↓↓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