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指眼球检查正常而单眼或双眼视力不正常的疾病,且通过配戴眼镜视力也不能达到0.9以上,中国弱视发病率约占2%~4%。按照类型不同,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先天性弱视等。弱视是儿童常见眼病,表现为视力低下、无立体视觉,影响身心发育并可能引起学习障碍。传统遮盖疗法,由于儿童依从性较差,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多媒体弱视治疗系统开辟了弱视治疗的新途径。本研究通过开放、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验证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用于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疗效,并对应用的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
研究方法:试验组治疗方法:采用多宝视多媒体生物刺激知觉学习视觉训练系统(简称多宝视)进行多媒体训练系统治疗。将患者姓名、年龄、治疗史、裸眼及矫正视力、屈光度、眼球运动、眼位、同时视功能、融合功能和立体视功能输入治疗系统,自动产生一个治疗方案。此方案包括:1.精细刺激训练;2.视觉技巧;3.视觉功能训练;4.GABOR训练;5.对比敏感度;6.信息提取训练。根据患者矫正视力的不同,训练的时间与训练项目有所区别。两眼矫正视力均在0.4及0.4以下者需两眼单独训练,每次每眼训练15min,每天2次,两次之间间隔5min(即每次共训练30min);两眼矫正视力均在0.4以上者,且双眼矫正视力相差不超过3行时,进行双眼同时训练,每次15min,每天2次;矫正视力提高到0.6及以上者,若双眼矫正视力相差不超过2行者增加同时视、融合训练和立体视训练。外斜视者有融合功能时做辐辏训练,内斜者做分开训练。双眼矫正视力相差3行及以上时,应治疗弱眼,只观察弱眼的疗效。所有训练均通过电脑在线进行,医院训练,也可用电脑在家进行网上训练。医师通过网络后台管理对患者每天训练的情况进行监控。
对照组治疗方法:按照弱视的传统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综合治疗包括:红光闪烁仪训练,海丁格刷治疗旁中心注视或异常视网膜对应,CAM视觉刺激,精细目力训练如穿针、穿小珠子、描图等。旁中心注视者同时进行后像治疗。医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利用传统综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随访。
不同弱视类型的疗效分析:对于屈光不正性弱视,试验组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有效率为59.71%;对于屈光参差性弱视,试验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30%,对于其他类型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及斜视性弱视等),试验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54.55%。
不同疗程的疗效分析:对不同疗程治疗后两组的疗效进行统计比较发现,试验组在治疗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43.13%、58.13%和88.75%,对照组分别为32.35%、39.41%和55.88%,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讨论:全美儿童眼病研究协作组发现依从性是传统疗法能否取得效果的关键。传统疗法耗时较长,治疗过程较为单调,儿童不易配合,较大程度地影响了治疗效果。临床上常见有些患儿因弱视眼视力差,突然遮盖健眼,多遭拒绝。学龄患儿可能会受到同学的歧视,造成心理问题,在进行遮盖治疗时,患儿的视力很差,许多家长发现他们的自信心在逐渐下降,从而加重他们的压力。
多宝视视觉训练系统综合运用神经生物学、心理物理学和计算机视觉的理论和方法,利用大脑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将弱视治疗与电脑游戏相结合,通过各种生物刺激,提高视觉功能。设计各种知觉学习任务,结合儿童心理特点,进一步提高儿童手、眼、脑的协调水平。多媒体训练系统内容丰富,过程情趣化,融认知训练于弱视训练治疗之中,增进了弱视儿童信息储存、认知、加工、处理能力,提高弱视儿童的视觉功能。
通过本研究发现,该训练软件相对传统训练方法有一定的优越性,如趣味性强、训练模式多样化、治疗时间短等,大大提高了患儿治疗的依从性;所有接受训练治疗的患者信息、治疗经过等均可直接保存下来,极大方便了医师对于患者治疗情况及治疗效果的跟踪与管理;适用范围广,儿童弱视、斜视、融合功能不足、视觉信息处理异常等视觉障碍人群均可采用。加用照相、录像设备收集典型患者,尤其是斜视患者的图像、视频资料,为治疗前后的对比提供了形态学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有效率8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5.88%(95/),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如陈裕庆等开展的多媒体训练治疗与遮盖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对比研究、段小莉等开展的多媒体训练治疗与传统遮盖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研究,均发现多媒体训练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疗法。
总之,本研究显示多媒体训练系统对各年龄段.各类型的弱视患儿都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且本研究试验过程中均未发生并发症及严重不良事件,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李爱军,北医三院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