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医生
弱视是一种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的眼科疾病。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什么办法能够在一天或几天之内就彻底治愈弱视。弱视治疗是一场持久战。儿童斜弱视的防治与健康教育
论文摘要:儿童时期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发育期间视觉较敏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形成斜视、弱视、近视等眼病。我院对就诊的45例斜弱视儿童进行了综合治疗并予以健康教育,总有效率达95.56%。因此对斜弱视儿童应早期干预,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积极宣传眼部保健教育,才能确保儿童视觉的正常发育。
关键词:儿童,斜弱视,防治,健康教育斜弱视是儿童眼部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弱斜视患儿不仅眼部视力明显下降,而且失去双眼单视和立体视,严重影响到未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甚至阻碍患儿的智力和心理发育。据统计,我国儿童弱视发病率为2%~4%,斜视为1%~5%,因其发病率高,危害大以及治疗的时限性,使其在儿童保健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1]。我院对就诊的45例斜弱视儿童进行了综合治疗并予以健康教育,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到如下:
1一般资料
年6月至年5月对来我院门诊就诊的儿童进行视功能检查,包括远视力、近视力检查、外眼屈光间质检查、眼底检查、奥拓平散瞳检影等,筛查出斜弱视儿童45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3~15岁,平均年龄7.59岁。弱斜视的诊断标准均符合年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制定的标准[2]。
2干预方法
2.1治疗方法对斜弱视患儿采用综合治疗法,由专科医师针对患儿的斜弱视类型、性质、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并由经过培训有经验的护士进行指导治疗过程。临床治疗斜弱视的主要原则为首先积极治疗弱视,当双眼视力平衡后再矫正斜视。具体方法包括:
(1)键眼遮盖法:其为一种传统而有效地弱视治疗方法。遮盖健眼或视力相对较好的眼,遮盖必须严格彻底,避免患儿偷看。遮盖的时间根据患儿的视力和年龄而定,年龄越大则应酌情延长遮盖时间。每月复查一次,复诊时注意双眼的视力变化,警惕发生遮盖性弱视。
(2)视觉刺激训练:运用弱视治疗仪的红光(波光μm)闪烁刺激弱视眼,使视觉中枢提高兴奋性。每日治疗一次,直至弱视治愈。
(3)家庭治疗方法:患儿家长可在家对患儿进行精细目力训练,包括穿针线、穿珠子、描图、用筷子夹珠子等增加弱视眼的应用。此方法不仅可以训练眼、手、脑协调能力,还可以唤醒黄斑部休眠的视细胞及其视觉通道,以促进视觉中枢的兴奋[3]。
2.2健康教育
2.2.1加强用眼卫生教育,开展视力普查
卫生用眼习惯的培养不仅可以防止眼部视力继续下降,还可增强综合治疗效果,防止复发,因此应督促儿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在幼儿园或学校,老师应教育儿童正确并认真地做眼部保健,定期为儿童检查视力,若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家长。另外,家长应监督儿童形成良好的看书学习习惯,指导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并纠正不良姿势。看书持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间隔30~45分钟休息5~10分钟;少看电视和电脑;多做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保证营养及充足的睡眠。儿童视力的普查是防治斜弱视儿童的一项重要工作,可及时发现视力异常的儿童,并使其可以得到早期有效治疗。每年定期对幼儿园及小学新生进行视力普查,若矫正远视力4.9则可初步诊断为弱视。2.2.2加强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家长的关心及积极地配合在患儿斜弱视治疗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家长正确指导患儿进行家庭治疗,督促患儿形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并定期复诊均是患儿预后的关键。就诊时应告知患儿家长斜弱视的危害性、可逆性、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使他们知道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患儿的视力残疾,严重影响未来的生活质量,使他们认识到儿童斜弱视的严重性及治疗的迫切性,从而获得患儿家长的积极配合,使治疗效果事半功倍。治疗过程中,家长应注意家庭治疗尤其是精细目力训练不要过度。如果过度治疗不仅达不到预想的疗效,反而会使眼睛疲劳,造成视力下降。
2.2.3建立随访档案,重视复查
医院诊断及治疗的患儿建立一份详细的随访档案,记录视力情况,及患儿家长的联系电话及家庭地址,以便保持联系,进行随访或督促患儿复查,进而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变化情况。斜弱视的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应定期复诊,使医师及时了解患儿视力变化,并相应的调整治疗计划,巩固治疗效果。复诊时,医师应根据视力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镜片及遮盖时间,以防止发生遮盖性弱视;同时应注意患儿的眼罩是否遮掩不当,若眼罩偏离或掩盖不严实应重新调整眼罩的位置及松紧度。
3、结果
1.博士、紧缺专业
疗效评估标准[2]:无效:视力无明显改变或增加一行;有效:视力增加两行或以上;痊愈:视力恢复,视力≥0.8,随访两年,视力仍正常。45例斜弱视儿童经过综合治疗及健康教育后,无效患儿2例,有效患儿14例,痊愈患儿28例,总有效率达95.56%
4、小结
斜弱视是儿童发育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其发病率高,对视力影响较大。近年来,儿童斜弱视的防治与健康教育受到广泛白癜风科学大讲堂白癜风科学大讲堂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