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近视防控,
我们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青少年近视防治误区一:散瞳对眼睛有危害。
临床上低龄儿童一定要散瞳孔验光,这样才能反映孩子眼睛的真实视力情况,不通过散瞳验光仅仅靠电脑监测的结果配眼镜会对孩子的眼睛造成许多的危害,首先孩子的假性近视往往会“欺骗电脑”造成假的检查结果,其次孩子的远视眼,高度散光也会使电脑检查时感到“力不从心”。
散瞳后麻痹睫状肌,才能验出真实的屈光度数。散瞳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是没有危害的。首次配镜的青少年都要做散瞳验光。
青少年近视防治误区二:孩子的眼镜一定要强调双眼度数一致
临床上我们把孩子双眼屈光度超过度-度的称之为屈光参差,其中度以上的散光和以上的球镜的参差,都可能会造成孩子双眼影像不等,导致视觉质量的下降,医院的验光师为孩子验光后,还要根据孩子眼睛的具体情况试眼镜,每个孩子耐受双眼屈光参差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青少年近视防治误区三:近视眼镜越晚戴越好,眼镜越戴度数加深越快。
儿童发生近视应及时配眼镜,长期不戴眼镜,视网膜成像模糊、调节力和调节灵敏度下降,会使近视更快发展。度数的加深与眼镜无关,而与不准确的验光配镜、不科学的佩戴方式、儿童本身的视功能异常、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
青少年近视防治误区四:对角膜塑形镜概念模糊。
青少年的眼睛处于发育期,近视的度数会随着其身体的发育不断增长(每年有100度左右的发展),而角膜塑形镜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角膜塑形镜不但有效控制了青少年近视发展,而且只需晚上睡眠时佩戴6至8小时,白天无需戴任何眼镜便可拥有一整天的清晰视力。但需要指出,角膜塑形镜属于三类医疗器械,验配和矫治过程是严格的医疗行为,医院规范验配、定期复查,这样才能保证安全、有效。
青少年近视防治误区五:可以通过眼保仪等产品按摩治疗恢复视力。
一旦形成真性近视是不可逆的,目前只有通过激光近视治疗手术才能恢复正常视力,而激光近视治疗手术不适合18岁以下近视度数还未稳定的人群。针灸、按摩等产品与手段只能起到缓解眼部视觉疲劳的作用,仅此而已。
青少年近视防治误区六:孩子可以只配眼镜不作眼科检查。
学生视力下降的原因有许多种,有时并不一定是由于近视和近视散光引起的。一些眼底病变也表现为视力下降。因此,在验光前应进行系统的眼科检查,验光前检查发现其中存在许多的弱视,斜视,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眼底病,先天性眼球震颤的儿童,许多家长发现孩子视力不好,往往误认为是孩子患了“近视眼”,医院检查视力时才发现了以上眼病,但是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家长也因此追悔莫及。
儿童青少年近视发病形势如此严峻,究竟该如何预防近视?按照我国所处的社会阶段,预防近视的技术、知识并不缺乏,真正缺乏的是父母预防近视的意识,对近视的深度了解。近视是一种疾病,高度近视更是威胁重大,一旦孩子患上真性近视,便再也无法回头了!孩子还小,不懂趋利避害,作为父母,有责任给孩子一个清晰未来!能做的就是预防,未近视时提前发现近视的趋势,而《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档案》的建立则为预防近视提供第一把大关!
建立眼健康档案的好处一、及早发现屈光异常,如高度远视、近视、散光、弱视等。
二、及早发现孩子是否有眼疾。需检查眼位,晶状体及眼底等情况,相当于给婴幼儿的眼睛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格检查。
三、早干预,这是建立《视力健康管理档案》的主要目的。
如何建立儿童眼健康档案建立《视力健康管理档案》的主要对象是3-12岁的儿童,可以从儿童进入幼儿园开始。眼健康档案主要内容是记录裸眼视力、近视力和较佳矫正视力。通常在孩子寒暑假各进行1次医学验光,记录屈光度。同时测量角膜曲率、屈光度、单眼最佳矫正视力、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眼压、眼底等眼参数。
视觉中最重要的检测指标便是屈光状态,人眼的屈光状态都是出生时是远视,然后向正视发展,不同年龄有其相对固定的屈光状态,如果发育过快,将来可能出现近视,如果发育过慢,将来可能出现弱视或远视。
眼科专家提示医院为孩子建立一个动态更新的视力档案,动态监测视觉发育变化,别让孩子的视力就此输在起跑线上。
对于已经进入近视的孩子应该启动近视并发症预防和治疗流程。进入中高度近视人群,无论年龄大小,必须时刻警惕近视三大失明性并发症,即视网膜脱离,开角型青光眼和近视性黄斑病变。
如何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