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反转拍?
反转拍是斜弱视、屈光不正和视疲劳专科最常用的训练工具之一。
正负球镜翻转拍,就是“近视远视反转拍”,形似蝴蝶,一般由两对镜片组成,其中一对是正球镜(远视镜),可以让眼睛放松调节,看近更清楚,一对是负球镜,让眼睛增加调节,以看近物。两对镜片数值相同、符号相反,通过不断翻转镜片,就可以让双眼一会儿放松调节,一会儿增加调节,从而达到模拟眼睛看远看近的效果,锻练眼睛睫状肌,缓解视疲劳,同时也可以通过计算放松和调节的时间,而算出双眼的调节灵敏度。
正负球镜反转拍的参数,一般从±0.50、±1.00DS、±1.50DS……一直到±3.00,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相应参数。
二、反转拍的用途
在屈光和斜弱视专科,反转拍的作用“隐秘而强大”。隐秘是因为很多专业人士并不了解反转拍,当然也就谈不上应用了;强大,是因为使用得当的话,一方面可以减轻眼疲劳,减缓近视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大大缩短弱视的康复周期,而且它起作用的点如此之多,可谓“居家斜弱视治疗和缓解视疲劳的常备利器”!
1、加大弱视眼的调节幅度,改善调节功能不足
调节力与弱视有什么关系?对合并远视的弱视患者来说,调节不足有多重,弱视就有多重。大家说,关系密切吗?
把眼睛比喻成相机的话,调节相当于人眼的调焦能力。弱视治疗最讲究视网膜成像质量,一个治疗初期、伴随调节不足的远视患者,即使戴上给他配的眼镜,视网膜成像质量不会太高。
按照科学方法、有技巧的使用反转拍后,诱导双眼不断做出各种深度的调节动作,患者的调节幅度会不断加大,最终接近他那个年龄应有的调节幅度。所谓调节幅度,就好比照相机镜头的光学变焦倍率。从不会变焦、变焦范围小到深度变焦,是个质的变化,相当于摄影界的“鸟枪换炮”。
当然,弱视患者治疗初期调节力不足的解决办法,使用反转拍只是方法之一,另外还包括配镜处方的讲究,弱视训练目标设定和训练技巧。
2、改善调节灵敏度(调节速度),改善调节滞后
仍然用相机做比喻。调节灵敏度,就好比相机“嗞”的对焦速度。对自动对焦拍照来说,对焦速度快,意味着可以更准确的捕捉瞬间画面。你们看到体育报道中高速运动的运动员照片很清晰很很帅,摄影记者使用的就是对焦速度极快的专业发烧级相机。这种照片用对焦速度慢的普通相机是照不出来的,即使你就站在运动员身旁都不行。
人眼,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在动态环境下成像的,良好的对焦速度(调节灵敏度)可以保证视网膜上始终有清晰的成像,这对弱视治疗来说作用非常大。
反转拍的使用在于“翻转”和“看清”,这是最基础的要求,之后是要求快速的“翻转”和“看清”。这个地方,如果没有使用过反转拍,很难理解。举个例子,大家在上学时应该都有体会,趴在书桌上看很长时间书以后,抬头看远的瞬间会模糊不清,要“定睛一看”才逐渐清晰。有些人是“揉揉眼睛”看清楚的,其实揉不揉眼睛不是关键,关键的是人眼的调节系统的“重新对焦”在起作用——因为持续看书时,调节系统是始终对焦近处书本的,这个焦距在看远处目标时就影响成像,需要重新对焦。使用反转拍,就是利用它上面的镜片诱导,反复的调用眼睛这套“对焦”系统。
调节灵敏度是怎么变化的?就是我们想看远就看远,想看近就看近的速度。调节灵敏度越高,就越容易看清物品,眼睛就更舒适,如果调节灵敏度越低,那么看清物品就越慢,更容易视疲劳,不利于弱视的恢复,也不利于近视防控。
3、促进视网膜精准成像
调节幅度相当于体育锻炼中的“压腿”锻炼,调节灵敏度相当于李小龙的“抬腿一秒三踢”。
当调节幅度足够富余,调节灵敏度足够快时,那么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物品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成像更精准,更有利于刺激视网膜和视觉中枢,从而有利于弱视的治疗。从目前受认可的近视形成假说——远视性离焦学说看,因为有了精准的视网膜成像,眼轴会失去进一步延长的始动力,达到控制近视的效果。
眼科专家提倡弱视患者在使用各种弱视训练模块前(主要指增视模块和双眼视觉模块),都用一下反转拍,作用就在这里。这将大大缩短弱视治疗对大人孩子的折磨周期。
4、促进融合和立体视,改善融合性聚散
人眼是个很复杂的系统,这也是它的使命决定的——因为人类90%以上的信息都是视觉获取的。
弱视治疗的前期是“铺路”,为高级视功能铺路。所谓高级视功能就是双眼视觉、立体视、扫视等。对于合并双眼视觉障碍的患者,治疗的中后期需要把双眼视觉训练当成重点,这时反转拍也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翻转拍的使用,分为单眼交替使用和双眼使用。在双眼使用时,两眼分别通过眼前的反转拍镜片注视同一个目标,两眼摄取的图像经过视觉中枢处理会融合成一个像。每反转一次反转拍,刚才已经融合的像就被打断,眼睛和视觉中枢需要立刻处理刚刚反转出现的图像。反反复复,就是一个双眼视觉训练过程。
融合和立体视并不单单是平面图片的“合像”,还伴随着复杂的调节和集合(眼球内外转)运动。所谓的“融合性聚散”,指的就是因为融合的需要,产生的眼球内外转。这些复杂的双眼活动,通过一副小小的反转拍,都能锻炼到。
5、近视防控作用
弱视与近视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眼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弱视治疗过程中,近视出现加深,也会反过来制约弱视治疗效果,眼科专家把这种现象叫做“弱视合并近视的恶性循环”。
近视的深层机理,至今仍然是个谜。至今没有“治疗”近视的方法,所以请记住“近视不可逆”这件事。能真正奏效的近视控制方法也屈指可数,其中调节灵敏度训练称得上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国内眼科视光泰斗——上医院的诸仁远教授,在多次眼科学会公开场合提倡青少年近视患者使用反转拍。
通过科学使用反转拍,可以定时打断近视眼眼轴延长的“发动机”,让近视度涨的慢一点,再慢一点。
反转拍对近视的防、控作用,是调节灵敏度提升的结果。从目前受认可的近视形成假说——远视性离焦学说看,因为有了精准的视网膜成像,眼轴会失去进一步延长的始动力,达到控制近视的效果。
6、检查用途:调节灵敏度。
翻转拍除了治疗作用,反转拍也可作为检查用途,既可以用于检查调节灵敏度,也可以用于检查调节幅度。弱视孩子家长经常给孩子查一查他们的调节灵敏度,可以在得到训练价值的同时,得知孩子的眼睛是否在最佳的调节状态下工作。这种检查,也用来判断是否需要更换更高一阶翻转拍。通过测量一分钟内人眼有效改变调节量的次数来反应调节灵敏度的好坏。
通过调节灵敏度的测量可以有效地判断调节和集合功能有无异常。许多研究结果认为如果双眼的调节灵敏度值低于8cpm或者单眼的调节灵敏度值低于11cpm为异常(用+2.00D的蝴蝶镜,刺激目标的距离为40cm)。临床上,如果双眼测试的结果正常,往往意味着在这两方面的功能都正常;如果患者不能通过双眼测试则应进行单眼测试,如果不通过,可以肯定有调节问题,如果通过了单眼测试,则往往说明患者是双眼视功能异常。
三、怎么使用翻转拍
1、从哪里购买翻转拍?购买后如何使用?
既然翻转拍在弱视治疗和近视防控方面作用很大,那么从哪里购买翻转拍呢?购买到翻转拍后又怎么使用呢?购买翻转拍有以下途径:医院购买。医院眼科设有眼镜店,可能会有翻转拍出售,医院开设的眼镜店购买。医院眼镜店的翻转拍的质量有眼科医生把关,购买比较放心。二是从网上购买。万能的某宝上也有翻转拍出售,价格一般在50至元左右一把,质量参差不齐,不做推荐。传统的翻转拍一般呈蝴蝶形状,治疗时用右手水平握着手柄,通过手柄下侧的两个凹透镜注视眼前40cm处的视杯,看清楚视标后立即翻转手柄,将手柄上侧的两个凸透镜翻转到眼前,待眼睛放松调节看清楚视标后,再次翻转手柄,将凹透镜翻转到眼前,待眼睛增加调节看清楚视标后,再次翻转手柄,如此往复,并记录翻转次数和所用时间。一分钟内翻转次数即为调节灵敏度,反映了眼睛的调节功能。一般每次训练至少4分钟,翻转70至120次。近视和弱视患者,治疗时需配戴度数正确的眼镜。如果训练有效,眼睛的调节灵敏度会增强,即在同样的时间里,翻转次数会明显增加。
2、传统翻转拍的缺点
翻转拍在眼科悠久的使用历史证明了其对弱视、近视以及聚合功能不足等屈光性眼病的治疗地位,但传统的翻转拍比较简陋,存在的一些缺点影响了翻转拍在眼科的广泛使用,主要缺点有:一是使用不便,特别是小孩难以掌握使用要领,右手一直举着翻转拍比较容易疲劳,让小孩厌烦;二是两次翻转之间衔接不够紧凑,不利于测量调节灵敏度,也不利于达成训练效果;三是不能自动计时和自动测量调节灵敏度,没法及时了解训练效果;四是镜片度数是固定的,不能更换,随着训练的进行,可能要买好几个不同度数的翻转拍。
3、智能翻转镜
最近国内有公司生产了一种叫iFLIPFREE电动翻转镜的产品,克服了传统翻转拍的上述缺点,感觉使用更方便,训练效果会更好,特推荐给大家,有需要的可以自行选择购买。由于很多朋友和患者经常咨询我,有没有一款产品能控制近视发展,但实际情况有点糟心,至今无任何产品具有明确的可以控制近视发展的效果,因为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是遗传、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饮食习惯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靠单一产品能控制的了的。翻转拍控制近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至少在理论上是讲的通,因为其模仿了运动状态下眼睛看近看远的调节状态。现有近视防控理论认为,户外运动可以防控近视,因此,对于运动少的人来讲,使用翻转拍有一定的防控近视效果,而对于弱视来讲,则具有明确的治疗效果。
想了解或购买的可以扫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