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性弱视
弱视是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当人眼存在屈光不正是,屈光不正会引起视网膜像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的变化,可能会导致视觉系统无法得到适当的刺激或清晰的视网膜像,从而引发弱视。
屈光性弱视的分类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双眼均有明显的远视、近视、散光,不能双眼单视造成视物模糊,即使配镜视力下降也很快。治疗强调经常戴镜,清晰视物可使视力恢复,否则严重后不易恢复。中、高度屈光不正是导致弱视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70%为远视性弱视。尽早矫正屈光不正后进行弱视训练。
屈光参差性弱视,其临床检查结果是双眼屈光度不等,球镜度之差≥1.50D,柱镜度之差≥1.00D称为屈光参差,屈光度高的眼易发生弱视。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多见。
注意:年龄在3~5岁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5,6岁及以上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7。
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从出生持续到3岁,若在此阶段发生弱视,最佳矫正视力往往受损严重。敏感期相对时间长,从3岁到10岁或更长时间,此阶段发生的弱视,视力损伤相对较轻。
屈光性弱视往往没有特异性体征,常伴有儿童眯眼、揉眼、头疼等症状。
屈光参差性弱视没有特异性体征,年幼的弱视儿童可能会揉眼睛,年长儿童或成人可能会通过眯眼睛来提高视力,但这些体征在各种屈光不正状态下均可发生。患者多为儿童,通常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视力不良,故临床上需仔细询问家长,确定孩子视力不好发生的时间。而稍微年长的弱视患者可能诉视物模糊、头痛和眼部不适等,由于患者年龄、视觉需求和屈光状态的不同,症状也有所不同。
屈光性弱视的临床特征屈光性弱视有多种不同的临床视觉状态。临床上应熟悉屈光参差性和屈光不正性弱视的重要特征。
1.不论什么类型的屈光不正,度数越高导致视力下降越严重,造成弱视的可能性就越大。双眼屈光参差量越大,弱视的可能性也越大,远视、散光或两者兼有对视力的影响,通常大于近视对视力的影响。
2.多数屈光参差性弱视和屈光不正性弱视都有不稳定的中心注视,是否是中心注视是重要的鉴别诊断检查之一,注视性质的检查方法有后像法、倒像法,眼底照相法等,其中最准确且简单的查法为检眼镜检查法。
3.参差性弱视者主要是双眼的视网膜不等像和像的清晰度不同,因此抑制主要是消除两个不相似的像引起的视混淆,所形成的抑制区往往比较小,多数只围绕着黄斑。抑制的程度也可从浅到深不等,可用worth4点来检查。
4.我们临床上评价患者的视力,往往要求一行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视标认出,在非弱视眼中确定这个水平往往没有什么问题,典型的弱视患者能认出一行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视标,行中间的视标经常会读错。如果采用单行或者单个视标,拥挤现象的干扰要少得多,弱视眼的视力往往比整个视力表检查时的视力要好。
5.研究发现,弱视患者与正常人的电生理反应有所不同,但由于弱视患者大多为儿童,无法配合,且这些检查尚无特异性,在临床检查中并未推广。
屈光性弱视的处理处理屈光性弱视的方法很多,但所有的矫正和治疗方案的终极目标都是在双眼视力平衡的情况下获得功能性双眼视。
对于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我们建议部分遮盖,对中度弱视患者(矫正视力优于4.4),从2小时/天的遮盖开始,对重度弱视患者(矫正视力低于或等于4.4),遮盖应从6小时/天开始,该研究表明尽管全遮盖对患者的效果非常好,部分时间遮盖对屈光参差性弱视同样效果很好。
注意:因为患者的视力改善受遮盖时间和训练时间的影响,所以应定期复查,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双眼视训练时,戴着红绿眼镜(弱视眼戴红色滤光片)对相应资料描点以加强弱视眼视力。随着视力的提高,使用字体逐渐减小的书本和调节性反转拍来做训练,双眼视功能会明显改善。在提高视力的同时,需要最大限度的提高感觉和运动融像功能。尤其对于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患者而言,要给予调节和聚散的训练。
例1:男,五岁
散瞳后
OD:+1.25→0.9
OS:+5.25-2.25×5→0.15
远内斜12棱镜度
此为屈光参差性弱视合并调节性内斜视
处理方案:全矫配镜、视觉训练(遮盖右眼,每天6小时,做弱视训练,一个月复查)
复查结果(小瞳):
OD:+0.50→0.9
OS:+4.50-2.00×5→0.3
此后继续视觉训练定期复查。
例2:男,21岁体检发现双眼弱视
OD:+5.00-2.00×10→0.6
OS:+4.50-1.50×→0.5
远3棱镜度内隐斜
此为屈光不正性弱视
处理方案:做一些精细视觉训练(串珠、描画),提升双眼视力。后续8周患眼视力提高,并视功能有所提高,使用字体逐渐减小的书本。
最后简单看看弱视治疗疗效评估的标准:
·如果弱视眼的最佳矫正远视力回退、不变或仅提高1行,则认为治疗无效;
·如果弱视眼视力提高2行或2行以上,认为治疗进步;
·视力提高至0.9或以上,认为基本治愈;
·经过3年随访,视力仍保持正常者,认为治愈。
文章来源:天津医大早稻田眼视光培训
作者:辛杰
问题不问出口,就永远不会知道答案。赶快留言问出您的问题吧!权威国际眼视光及眼科光学中文杂志
《焦点FOCUS》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