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泰山汇
作者:光大证券
目录
《眼科专题-行业梳理报告(上)》
1眼科医疗市场
1.1市场规模
1.2成长动力
1.3竞争格局
2眼科医疗市场未来成长点
2.1医院
2.2视光中心
1
眼科医疗市场
眼科医疗市场、成长动力与竞争格局
1.1
眼科医疗市场
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和收入水平提升推动眼科医疗需求提升。人口老龄化趋势使得白内障患病人数不断增加,而肥胖、熬夜等因素也使得白内障愈加早发。而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学习生活压力的加剧促使近视、干眼症等常见眼病发病率逐年提升。此外,国内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和医保覆盖率提升也推动眼科医疗服务需求规模不断扩大。据卫计委数据,16年中国眼科门急诊人次首度破亿,05-16年CAGR达11.6%;出院数为万人次,05-16年CAGR达18.4%,且呈增速持续提升态势。
图1:全国眼科门急诊人次数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卫生计生统计年鉴
图2:全国眼科出院人次数变化情况
资料来源:卫生计生统计年鉴
图3:医院数量持续快速增长
资料来源:卫生计生统计年鉴
表1:“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工作目标
资料来源:卫健委
眼科医疗可及性持续提升,渗透率呈逐年提升态势。以全国眼科门急诊人次/总人口比值(每千人口眼科门急诊人次)来衡量,国内眼科渗透率呈现逐年提升态势,说明国内眼科医疗的可及性持续提升。眼科医疗渗透率的提升主要是:①对眼科疾病医疗保障的进一步完善;②眼科医疗机构数量、床位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持续增长;③随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眼健康意识也持续提升。
图4:全国眼科医疗渗透率逐年提升
资料来源:卫生计生统计年鉴
图5:医院数量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单位:家)
资料来源:卫生计生统计年鉴
图6:全国眼科床位数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资料来源:卫生计生统计年鉴
图7:全国眼科执业(助理)医师保持较快增长
资料来源:卫健委
国内眼科医疗市场约亿,保持12%~15%较快增长,医院成长性更突出。据卫计生统计年鉴数据,16年全国医院业务收入(剔除财政补助)达亿元,考虑当年全国眼科门急诊1.05亿人次,出院万人次,而其中医院门急诊万人次,约占21.7%,出院万人次,占31.5%。考虑次均手术费用一般是次均门诊费用的30~40倍,按35倍估算,医院收入占眼科医疗占眼科医疗总收入27.8%,推算眼科医疗市场总规模约亿元。根据以上测算方法,我们认为眼科医疗市场近年来保持了12~15%的较快增长,16年有所加速。尽管医院业务占比仍不高,但更强的专业性和更好的可复制性使得医院增长远高于眼科医疗市场的增长,市场份额也持续提升,尤其是手术(住院)占比提升更快。
图8:眼科医疗市场规模持续成长
资料来源:卫生计生统计年鉴
图9:医院收入保持超过20%快速成长
资料来源:卫生计生统计年鉴
图10:医院在眼科门急诊、出院人次和市场规模的占比持续提升(%)
资料来源:卫生计生统计年鉴
眼科医疗市场主要由屈光、白内障、视光和其他眼病组成。屈光手术客单价约元,手术量约万例,估计年市场规模约亿元。年白内障客单价约元,中国防盲治盲网年报告统计白内障病人数为万例,而16年同比增长16%,万例,估算未纳入统计的病例数,预计16年全年手术例数为万例,对应市场规模亿元。
表2:我国眼科医疗分病种市场规模估算(年)
资料来源:中国防盲治盲网、卫生计生统计年鉴
国内眼科医疗服务渗透率极低,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是白内障、屈光、视光,还是其他眼病,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国内的诊疗渗透率仍极低,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图11:不同国家CSR与GDP对应关系,中国白内障市场远未饱和
资料来源:InvestigativeOphthalmologyVisualScience
白内障:CSR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据中国防盲治盲网数据,17年国内CSR达到,同比增长6.25%,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CSR大于),与一般发展中国家(平均CSR大于)相比也较低。眼科权威期刊IOVS刊载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国家GDP与CSR大约呈现线性相关的趋势,但GDP低于中国的印度,CSR为中国4倍左右,国内市场空间潜力很大。从国内省份间市场来看,17年仅上海、天津和江苏CSR超过了,仍有25个省份CSR低于,省份间差异较大,大量省份的白内障市场仍有待开发。
01.白内障
CSR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图12:中美日韩飞秒激光手术量和渗透率比较(年)
资料来源:Statista、《角膜屈光手术白皮书》、中美日韩统计局
屈光:飞秒激光手术的渗透率仍有待提升。据Statista数据,美国Lasik手术量高峰期可达每年万例(年,金融危机前夕),目前每年仍约60万例,即每百万人口飞秒激光手术量达例。据爱尔眼科集团发布的《角膜屈光手术白皮书》数据,日本每年飞秒激光手术量约60万例,韩国也有16万例(注:日韩均为年数据),分别相当于每百万人口飞秒激光手术量和例。以国内飞秒激光手术量占比约69%,即每年手术量约69万例,每百万人口飞秒激光手术量仅为例,远低于美日韩。参考美日韩的飞秒激光手术渗透率,国内飞秒激光手术量仍有2.7~7.5倍的长期成长空间。
02.屈光
飞秒激光手术
渗透率有待提升
1.2
成长动力
医疗服务可及性全面提高,提升基础病种渗透率。医院的发展,加快扩大眼科专业服务的供给,主要是提升基础眼病和白内障等病种的渗透率,同时开展健康教育,提升屈光、眼底病、防盲和眼保健等领域的知晓度,为潜在的眼科治疗打下基础。
表3:国家眼科医疗服务相关的政策文件梳理
资料来源:国务院、卫健委
消费升级趋势明显,高端服务占比上升。在消费升级大趋势下,眼科患者不仅更愿意尝试未满足的手术治疗,不少人也更愿意为更好的手术效果自费承担更高的手术费。比如国内屈光、白内障等业务的高端术式占比逐年提升,推动眼科手术客单价持续提升。以白内障为例,白内障出院人数由年28万增长到年63.23万,人均医药费也从元增长到元。从爱尔眼科自身的白内障业务发展情况来看,量价齐升的趋势更为明显。
图13:全国白内障手术出院人数快速增长
资料来源:卫生计生统计年鉴
图14:全国白内障手术人均医药费持续增长
资料来源:卫生计生统计年鉴
消费升级还体现为屈光、视光等可选消费项目的快速增长。屈光手术和视光业务属于消费者可选的自费项目,其业务的成长和医保控费相关度低,受消费升级趋势影响大,由于国内优质眼科医疗资源供给较为稀缺,这类受益消费意识觉醒和收入提升的可选消费项目会实现远比白内障等医保项目更快的增长。
以属高端视光业务的角膜塑形镜为例,近年来行业增速均在30%以上,爆发性强。
屈光业务则是因屈光手术技术的快速迭代更新,不断提升手术的标准化和可复制性,大幅降低对医生水平的依赖以及手术风险,因此屈光业务的消费升级是渗透率提升和高端业务占比提升的双重效应。
1.3
竞争格局
中国民营眼科连锁已占据最有优势的竞争生态位。眼科医疗服务市场医院眼科、公立大型专科、医院医院。其中民营眼科连锁在竞争上优势最为明显。
表4:眼科医疗服务市场竞争情况梳理
资料来源:爱尔眼科招股说明书
医院属边缘科室。医院中眼科对收入和利润贡献低,药占比一般仅为10%,医院资源投入难以向眼科倾斜,眼科医生收入在各科室排名倒数,仅略高于儿科和耳鼻喉科医生。医院的边缘化造成民营眼科面临公立的竞争压力较小,医院也有机会以合适的成本从医院吸引医生。
01.眼科
在医院
属边缘科室
民营眼科对医生的吸引力更大。
1)更好的上升渠道:民营眼科的快速发展为各层级的眼科医师提供了大量的职级上升的空间。
2)更好的薪酬与激励:医院医师待遇远高于公立,除了薪酬50~%的提升外,还可以通过合医院高速发展的红利。
3)更好的设备与手术机会:医院可以快速配备最先进的各类设备,这点在眼科被边缘化的医院难以实现;更好的设备也为民营带来了更多的客源和手术机会,医师技术和经验也能更快提升。
02.医院
对医生吸引更大
民营眼科连锁资本优势明显。由于眼科大型设备成本高昂,如全飞秒设备采购成本超过0万人民币,资本门槛较高,无论是眼科医生单干创业还是其他后进入资本介入难度都很大。
03.民营连锁
资本优势明显
民营眼科扩张动力强,政策宽松。眼科医院受到编制和财政投入的制约,目前很难随意开设分院扩张,尤其是目前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医院的扩张均受到严格的审核和控制。民营则不受此影响,开设连锁的难度小,动力强。
04.民营眼科
政策宽松
民营眼科连锁运营效率远高公立。医院作为市场化的主体,竞争压力下的竞争效率明显高于医院。一般而言,医院可做到价格略低于医院的情况下,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设备和更优的服务,竞争优势较为明显。
05.民营连锁
运营效率高
民营连锁医院中,爱尔眼科保持一家独大格局,但在整体眼科市场中市占率仍较低。
表5:爱尔眼科总体和分项目国内市占率估算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卫生计生统计年鉴、爱尔眼科年报
国内医院中,主要玩家还包括华厦眼科、普瑞眼科、新视界眼科等。
表6:医院核心经营指标对比
资料来源:卫生计生统计年鉴、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