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也是比较严重的儿童视功能的眼病,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就会严重影响到儿童的视力,对孩子造成终生的危害。因此假期来临之际,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对于斜弱视儿童,一定要抓住最佳治疗的“黄金期”,还孩子明亮的视界。
儿童弱视什么时候治疗效果最好?弱视是一个发育性眼病,年龄越小疗效越高,最佳年龄是3—6岁,12岁以后恢复的几率则很小。由于其疗程比较长,治疗期间需要儿童及家长的密切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分散在家的弱视儿童不能按照医嘱严格执行治疗方案,如果把这些弱视患儿在最佳治疗时间内进行专业的统一管理和训练,不仅可以解除家长的负担,也能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疗效。因此,做弱视训练,3-6岁效果最佳,6-12岁效果较好,超过12岁,治疗效果较差。
视觉训练有什么用?1治疗弱视,提升视力弱视眼由于废用而致视觉功能下降,视觉训练有助于刺激弱视眼并促进正常视觉功能的恢复。而对于不同注视性质的弱视,应当选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对弱视患者进行训练,纠正错误的注视性质,帮助患者脱去抑制,恢复正常的视力及双眼视功能。
弱视是较为常见的儿童眼病,通常表现为眼本身无器质性病变,但视力减退,矫正视力低于同年龄正常儿童的视力。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弱视患者无论是医生还是家人都应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抓住最佳治疗时机提高患者恢复正常视力的可能。
2恢复视功能,矫正斜视斜视的出现很多是由于异常的双眼视觉,比如双眼屈光参差,融像困难,单眼弱视等因素影响,健康的双眼视觉功能要求有正常的同时知觉、融合功能,最终建立精细的动态立体视觉。
视觉训练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建立一个良好的双眼视觉环境,对于间歇性斜视的治疗、斜视术后双眼视功能的重建、单眼弱视和屈光参差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建立和巩固等方面有极佳的疗效,从而达到治疗斜视避免手术的问题。
3提高斜视术后生活质量一部分斜视术后的患者(主要以外斜多见),由于先天性的肌肉功能不良或其它原因导致其术后虽然变回了正视眼,但其没有双眼同时视功能即单眼抑制,甚至发生第二次的斜视,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庭带来很大的苦恼。
如果能在术后一段时间后积极进行双眼视功能的训练,从根本上恢复双眼肌肉的力量,使其达到平衡一致。那么这类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会有明显的提高。
4有效改善视疲劳日常生活中很多种症状都是视疲劳的表现,比如看书、近距离工作后头痛、困乏甚至恶心、呕吐;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学习效率低;看近时间长后看远不清楚,而看远后再看近也不清楚;阅读后眼睛疲劳、眼疼、眼酸、眼干、不舒服,视物重影等等,这些症状都是视疲劳的表现,视功能异常通常会导致视疲劳的发生。
儿童弱视治疗误区很多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早戴眼镜,但是弱视是一种视觉神经的发育不良,人的视觉神经发育关键期是3~5岁,这就决定了弱视治疗要越早越好!从理论治疗上讲,8岁儿童的视力及各种视觉功能可以达到成人水平,而在临床上用视力表检查,常发现3岁以上儿童就基本可以达到正常,也就是说3岁以上儿童如果发现有屈光不正并影响视力,就应当及早验光配镜、进行治疗,切勿因为家长的误解,贻误了孩子的最佳矫治时机。
家长认为孩子在平常不用戴眼镜,只在学习看书是戴。其实对于弱视儿童而言,配好的眼镜要一直戴着,戴镜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摘摘戴戴反而会影响治疗效果。有些家长擅自鼓励孩子在做训练时少戴甚至不戴眼镜,半年后复诊,发现视力无明显提高,经追问才查明问题原因就在于此,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半年治疗时机,也让医生深感遗憾。
孩子视力恢复正常后,家长就马上停止戴眼镜和训练治疗。弱视临床治愈的标准是双眼视力均达0.9以上、具备良好的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功能、随访3年无回退者。要同时具备以上3点才可以算作弱视临床治愈。很多家长甚至一些非专业医生在孩子视力提高到正常水平后,没有加做双眼视觉融合和立体视功能训练,就过早停止了治疗,可谓功亏一篑。
病例分享郑xx,女,4岁,学校体检发现视力差,来院检查诊断为右眼弱视,外眼和内眼睑查均无异常,视力和睫状肌麻痹后屈光状态如下:
OD:+1.75/+1.75x95°=4.6
OS:+1.00/+0.50x75°=4.8
处理方案
遮盖:5h/天
弱视治疗:视觉刺激训练、3D、4D融合、立体视训练
两个疗程(60次治疗训练)达到临床治愈的正常水平
OD:+0.75/+1.50x90°=5.0
OS:+0.50=5.0
OU:5.0
训练仪器
爱眼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