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斜视弱视
远视弱视
弱视专家
孩子弱视
弱视矫正
预防弱视

终身监测谨防先天性白内障术后青光眼

编者按

近日,国际著名期刊JAMAOphthalmology发表了一项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NIH)资助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实验——婴幼儿无晶体眼治疗研究(InfantAphakiaTreatmentStudy)的10年随访结果,证实婴儿期行白内障手术将显著提高10年后青光眼的发病风险,且该风险与是否植入人工晶状体(IOL)无关。

治疗先天性白内障面临的难题

在美国,每年有数千名儿童()患有先天性白内障,需通过手术将混浊的晶状体摘除并替换。通常为了使患眼能在术后维持适当的屈光功能,可在术中植入IOL,或术后配戴角膜接触镜或框架镜,但这些方法还是难以模拟生理状态。来自杜克大学的SharonF.Freedman是小儿青光眼专家,同时也是该论文主要作者,他指出IOL的最终屈光度以及儿童眼睛的生长发育是难以预测的因素,因此在婴儿眼内植入IOL只能靠评估,无法做到精准。有些患儿长大后需要配戴度数较高的眼镜,甚至置换IOL。对于术中是否应当植入IOL,也是众说纷纭,尚无定论。

婴儿期手术增加青光眼风险

该研究纳入名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年龄为1-6个月),随机分为植入IOL组和无晶状体眼组,共名儿童完成10年随访,其中有25例眼(23%)诊断为青光眼,21例眼(20%)诊断为可疑青光眼(眼压升高但无青光眼相关解剖结构异常)。结果表明,婴儿期接受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患者,其患青光眼的风险也会增加。青光眼会损害眼睛与大脑之间的连接——视神经,从而损害视力。研究人员推测,婴儿期行白内障摘除手术可能会干扰房水流出通路的成熟,从而导致部分患者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眼压升高、视神经受损。目前,婴儿期行白内障摘除术的患者其终生青光眼的风险尚不得知,但研究结果提示,这一风险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青光眼的风险术后1年为9%、术后5年为17%、术后10年为22%;青光眼+可疑青光眼的风险术后1年为12%、术后5年为31%、术后10年为40%。基于上述结果,Freedman医生强调,任何行白内障摘除的患儿必须至少每年接受一次眼部检查,任何被诊断为青光眼或可疑青光眼的患儿,应根据病情的稳定性和眼部的健康状况,每四到六个月进行一次监测。研究人员表示,临床医生面对先天性白内障患者,需要周密考量手术时机:过早手术会增加青光眼的风险,而推迟手术会增加弱视的风险。单眼先天性白内障引起的弱视是导致患儿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其机制为大脑皮层对患眼视觉信号的抑制,使其视觉功能无法正常发育。

青光眼风险与是否植入IOL无关

进一步的结果分析发现,青光眼/可疑青光眼与非青光眼相比,视力无统计学差异。通过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厚度进行分析,未发现存在青光眼相关眼损伤的证据。究其原因,研究人员认为对患者的密切监测起到关键作用,当产生任何青光眼的临床体征时都会进行积极干预,有效减缓视神经的损害。

专家述评

Freedman医生认为,这项来自InfantAphakiaTreatmentStudy的成果将推动小儿白内障术后青光眼相关研究的良性进展。她指出,12个研究中心通力合作,制定了小儿青光眼、可疑青光眼以及与青光眼有关的不良事件的诊断标准。同时,他们在年制定的国际小儿青光眼分类标准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应用。NIH主管MichaelF.Chiang也表示,研究结果强调了婴儿白内障手术患者需要长期进行青光眼监测,同时术中并非一定要植入IOL。该研究的PI、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眼科教授ScottR.Lambert也指出,过去许多小儿眼科医生认为术中植入IOL可以避免患儿发生青光眼,而这项研究结果向传统观念发起了挑战。

小结

婴儿期行白内障手术后青光眼的发病风险提高,该风险与时间相关,而与是否植入IOL无关,患者需要终身监测青光眼,以预防视力丧失。

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roulz.com/ysrs/144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