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阿托品作为一种抗胆碱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在眼科临床应用中主要是散瞳。”医院斜弱视及小儿眼科主任石明华介绍,临床工作中时常有家长咨询此药。
近年来以新加坡国立眼科研究所为代表的研究机构认为,低浓度阿托品(0.01%-0.1%)可抑制近视引起的眼轴增长,从而延缓近视的过快进展,但是其控制近视的药理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在医学界也存在争议,建议谨慎考虑使用。该药并没有在中国大陆获准上市,使用阿托品做法存在一定风险。 “比如它可能引起瞳孔散大、眼压升高、畏光、视近模糊、面红、口干等症,自行调配的话浓度不当、成分不稳、易污染,有导致眼部感染的可能。”石明华指出,文献报道低浓度阿托品控制近视发展的疗效尚存争议,不可对其抱有过高期望。如果是青光眼或其他隐藏疾病患者,盲目使用还会加重病情。 据悉,目前我国正在做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比如最佳的给药浓度、频率和疗程,是否可高低浓度联合使用,以及停药后反弹等问题需要充分验证,从临床试验到获批一般需要7到10年。控制孩子近视要打“组合拳” 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儿童及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高度近视(≥度)占比达到21.9%。究其原因与家长陷入多种误区有关。石明华解释说,不少家长深信戴眼镜会让孩子眼睛变形,眼球突出。这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近视本身导致的眼轴长度增大所致,而非戴眼镜引起。 对于未成年人,近视后如果继续过度用眼,近视就会不断加深。根据相关调查,我国近视眼儿童和青少年近视程度每年平均上升75-度左右。很多家长寄希望于等孩子成年后做手术,事实上,一旦近视度数过高,可能导致无法手术;另外,近视手术只是改变了眼睛的屈光系统,相当于配了一副永久的隐性眼镜,近视并未消除。其引起的病理性改变也不会改善。 专家提醒,防控近视还得多管齐下。控制近视发展最有效的手段还是尽量减少近距离用眼,每天保障2-3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医学上也有辅助手段帮助控制近视发展,包括远视储备镜、功能性读写镜、离焦性框架眼镜和棱透组合镜等。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视力下降,医院或视光机构进行医学验光,在控制好自身用眼的情况下,采用个性化手段控制孩子近视发展。更重要的是,将防范端口前移,在学前阶段就为孩子建立眼睛屈光发育档案,开展相关的防控工作。~本文完~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