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不清
不一定是近视
还有可能是弱视
弱视是一种严重影响视觉质量的疾病
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影响深远
它不仅会造成视力低下无法矫正
还会造成双眼融合功能和立体视觉的缺失
然而在弱视治疗的过程中
家长却经常容易走入这几个误区
弱视治疗常见误区
误区一:错把弱视当近视,弱视治疗不积极
近视是由于眼调节肌肉睫状肌过度紧张、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原因造成眼轴变长看远不清,但戴镜后矫正视力恢复正常的眼病。弱视是指患者的眼部,没有发生器质性病变,但是矫正依旧无法达到正常的一种眼部疾病。多发生于儿童群体,有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儿童弱视的发病概率为3%。而弱视带给患者的危害不仅仅是双眼或单眼视力低下,而是双眼视觉功能的缺失,无法形成完整的立体视觉。3岁以前是视力发育的敏感期,6岁以前是关键期,6岁前弱视治愈率高达90%以上,年龄越大治疗的效果就越差。因此,家长一定要定期为婴幼儿检查视力,最好每3至6个月带孩子进行一次眼部检查,必要时进行散瞳验光,以及时发现弱视及其它眼病。一旦发现孩子弱视,要积极带医院配合医生进行治疗。误区二:戴镜不坚持
弱视的遮盖疗法主要是通过对健康眼或优势眼的遮盖,强迫患儿使用弱视眼看东西,从而消除其优视眼对弱视眼的抑制,达到增强弱视眼视力的目的。它是一种传统的治疗弱视的方法,既方便、经济,效果又好。但由于遮盖眼睛影响了患儿的外观,有时会引起其他孩子的讥笑,因此,不少弱视儿童不愿接受遮盖疗法。有些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怜爱,也就听之任之。如果不能坚持使用遮盖疗法,当然也就达不到治疗弱视的目的。误区三:忽视对双眼视功能的训练
儿童时期正是一个人双眼的视觉功能(同时视、融合视、立体视)建立、发育、完善的时期。如果孩子在这个时期患上了弱视,就会影响其视觉的发育,严重的会丧失双眼的视觉功能,成为立体视觉盲。但是,很多弱视儿童的家长对此却认识不清。他们往往只重视对患儿弱视眼的视力训练,而忽视了对其视觉功能的训练。结果不仅使弱视的治疗效果大大降低,还会影响患儿高级视觉功能的发育和完善。因此,家长一定要重视对患儿视觉功能的训练,平时在训练患儿视力的同时,应对其进行双眼视觉功能的训练。此外,家长医院复查,检查其双眼视觉功能的发育情况,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误区四:不坚持,不在意
儿童的弱视只要治疗及时,方法得当,就会收到明显效果,但容易复发。如果见效后就立即停止治疗,而不进行巩固治疗,孩子弱视眼的视力很快又会下降。对于这一点,许多家长不太清楚。他们往往在孩子的视力恢复正常后,就如释重负,放松甚至停止了治疗,结果导致孩子的弱视很快又复发。因此,治疗儿童弱视,应在患儿弱视眼的视力达到或接近正常后,再进行一个较长时间的巩固治疗,并需经过三年的随访,直到患儿的视力一直保持正常才算治愈。往期推荐?关于远视,你得知道这些!
?引起眼睛突出“凶手”就是眼镜?5个让眼镜「背锅」的近视误区!
?哪些情况会加速近视的发展?
?警惕儿童青少年护眼四大误区
?预防近视“假”变“真”,定时检查是关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