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说了凉都特色美食“烙锅”,这一期我们来聊一聊凉都另外一道特别的美食,说它让凉都人民魂牵梦萦也不为过。它就是“羊汤锅”,六盘水市人民的心头好。俗话说“冬吃羊肉赛人参,春夏秋食亦强身。”羊肉肉质细嫩,容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较猪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胆固醇含量少,是可以经常食用的肉类,更是冬季防寒滋补的健身美味食物。羊汤锅早先在六盘水德坞一带的形成,据记载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据说,在六盘水做羊汤锅的先辈们每逢赶集日,便会收拾东西,肩背手提地来到集市,找个理想的位置,烧起篝火,支起大鼎罐,把从海拔米的梅花山采购来的黑山羊(这种黑山羊是贵州地方特色畜种。贵州西部威宁、赫章、水城、盘县一带山区放养的肉用型黑毛羊,由于是自由放养在海拔米的梅花山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山泉水,这种羊肉经过特殊方法烹饪,羊肉食之肉质细嫩,羊汤香鲜无比,更无普通山羊的膻腥之气),宰杀好,将排骨砍切成块;羊肉、羊肚、羊肠等切成片,然后再将沙仁、肉桂、白果、白芷等二十多味名贵中药适量配制好用纱布包上,一起放入鼎罐中,再加入适量生姜一同熬制,等到锅内开始沸腾熬制至断生,再改用小火慢慢炖煮,待熬制成熟以后,鼎罐中飘出的阵阵诱人羊肉香味,吸引集人前来品尝。先辈们把这种杂烩称为“羊汤锅”。它的美食生态、小吃历史、烹饪传承、饮食风俗,都深深浸透着淳厚的市井历史文化,没吃过六盘水羊汤锅的人,很难理解六盘水人对羊汤锅的痴迷和执着。在市井文化中尤其以赶乡场的方式表现得淋漓尽致,记忆中乡下的集市简陋,一条土路,两溜地摊,有些年长的商贩脖后颈里还插着一根铜嘴的旱烟杆蹲在小摊前,与赶场的路人讨价还价。走到一个百货摊子的旁边,阵阵香味扑鼻,只见一砖石垒起的煤火上,撑着一只敞口的大锅,翻滚的乳白色汤水浓稠地包裹着一块块羊肉,弥散开一股股清香。扎着围腰的摊主边手持一把大勺搅动着锅里的羊肉边大声地吆喝着。要上一碗羊肉,一碗糊辣椒蘸水,羊肉香、花椒麻、辣椒辣,吧唧着满嘴巴的味道,果腹的过程很是一番享受。如今,昔日路边摊的羊汤锅已经成为凉都的特色饮食文化了,一锅羊汤就是一声集结号,生切切地体现在凉都人民的生活方式里,不管是家族聚会、工作团建、亦或是三五好友小聚、宾客宴请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roulz.com/ysrs/18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