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光闪烁,也就是红闪法、红闪增视法。红光闪烁这种方法在各大斜弱视诊疗中医院门诊都是标配,直接要求家长购买。
红光闪烁,从名字可以看出,就是仪器或者屏幕画面有红色光、会闪烁。这种红光,一般以氦氖气体被激发出的nm的红色光线作为基准。那这种红色的光怎么就能治疗弱视呢?这里就需要明确几个概念:
1、弱视是眼底黄斑中心的视觉敏锐度低下的疾病。怎么理解呢?人眼之所以能看清东西,是因为人眼黄斑中心这个部位特别敏感,外界进入眼球的光线多数成像在这里,黄斑中心部位神经敏感性良好,就可以准确无误的向大脑传输视觉信号。如果黄斑中心这个部位的功能低下(例如弱视患者,黄斑中心的功能低下原因是没有得到充足发育,功能没有被激化出来),外部表现就是视力低
2、黄斑中心负责三个神经感受功能:一是明视觉,就是亮光线下黄斑看东西更清楚;二是分辨搞空间频率细节,就是可以看精细的东西;三是辨颜色。这三个功能是相对于视网膜周边区域而言的,因为周边部视网膜的明视觉差(暗视觉好)、只能分辨轮廓、没有色觉(大家想象黑夜中看东西时的状态就能感受到)。引起这三种感受功能差别的组织学基础是黄斑中心部位视网膜的细胞构成与周边视网膜不一样——黄斑中心密集排列了大量的视锥细胞。
3、视锥细胞的感光能力得到提升,就会向视觉中枢传达更精准的视觉信号,从而刺激和兴奋视觉传导和视觉中枢的信息分析能力。
用通俗的话说解释下上边的三段文字就是:如果黄斑视锥细胞被某种办法兴奋了,弱视就会向痊愈的方向进行。
弱视治疗采用的红光法的作用是什么?视锥细胞的一种功能就是“辨颜色”,通过这种高纯度的红色光源疏松色觉信号,可以定向的刺激视锥细胞中专门感知红色的感红锥细胞,使其兴奋,间接起到治疗弱视的作用。
那为什么要“闪烁”?
这里牵涉到一个概念就是医学上生理学讲的“动作电位”、“兴奋周期”和“脉冲”的概念,简单说,就是通过闪烁(不断提高闪烁频率),达到视觉兴奋和传导效率提升的目的。
那么事实上,红光闪烁法真的那么神吗?我只能说红光闪烁法是弱视训练的最基础的方法之一,对重度弱视治疗初期、旁中心注视的纠正有作用,而对中后期的精细视觉、视觉中枢对复杂综合视觉信息处理能力的提升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在大的眼科中心,专家诊室的患者轮转率是很高的,接诊大夫跟对面的弱视儿童家长能解释的内容,可能就是寥寥几句,就推荐这种方法。不可否认,国内最便宜的治疗仪,也基本以红光闪烁仪为主,这些医院科室储备的主要弱视治疗仪品种,接诊大夫也只推荐这种产品。
不同色谱在眼底的成像深度是有差别的。例如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成像在视网膜前;而波长较短的红光则成像在视网膜后。请看下图:
不同波长的光谱在眼底成像位置不同。
从上图可以看出,波长较短的绿色光谱成像在视网膜前;波长中等长的黄光成像在视网膜平面;波长较长的红光成像在视网膜后。联系“离焦学说‘’-----“看近时或近视眼视网膜的中央呈前离焦(远视化),而视网膜周边呈后离焦(近视化),这种视网膜周边后离焦(即近视化离焦)是促进近视眼度数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就能解释红光闪烁法为什么会诱导近视了。
其实利用红绿光在视网膜成像景深的差别,已经被眼科广泛利用,就是验光经常会用到的红绿平衡法。在弱视治疗领域,都知道红光法是训练弱视的方法之一,却少显有人会探讨红光闪烁法会不会诱导近视加深。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