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弱视标准为矫正视力≤0.8或两眼视力差≥2行。弱视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的眼病,如不及时治疗将一辈子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但是,弱视并不是无法治愈的绝症,通过及时的治疗和训练是完全可以恢复的。
“弱视怎么治疗”是弱视家长最直接的诉求,但根据不同的弱视患者年龄、双/单眼弱视、弱视类型、治疗阶段、是否合并斜视和眼球震颤等等情况,不同的弱视和不同弱视治疗阶段,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下面,本文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几种常见的治疗弱视的方法。
1、光学矫正:
几乎所有弱视患者,都合并屈光不正,而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直接弱视病因就是屈光不正。屈光不正的存在,会导致视网膜成像模糊或者健眼抑制。所以通过光学镜片、隐形眼镜或者手术,先使弱视眼的视网膜成像清晰,为视觉发育奠定成像基础。
光学矫正的前提是准确的验光。弱视患者都需要通过使用散瞳剂麻痹眼调节,获得静态的、准确的验光结果。然后根据散瞳验光获得的患者屈光度数据、不同的屈光不正类型和年龄等因素,在瞳孔回缩后试片获得配镜数据。
对所有弱视患者来说,经过检查明确有屈光不正,通常需要保持眼镜常戴,不能摘摘戴戴,以保证良好的眼睛对镜片适应和稳定的光学矫正效果。
2、遮盖:
遮盖是治疗儿童弱视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尤其对于两眼弱视程度不一致的弱视患者来说,遮盖方案的科学性和实施执行度,对弱视治疗效果起到绝对性的作用。
最常见的遮盖方法是遮盖健眼(视力较好一眼)。健眼被遮盖和视觉剥夺后,差眼得以获得视觉感知、视觉传入的机会,从而是差眼获得锻炼和兴奋。
遮盖需要结合病情和年龄,采用不同的遮盖方法,如每天遮盖2-6小时、遮二/三放一等,并需要结合对健眼视力的监测,来防止遮盖性弱视。
对于两眼弱视程度接近的情况,有时采取交替遮盖的方法。即交替遮盖两眼,使开放眼交替的获得视觉锻炼机会。对于有斜视存在的情况,交替遮盖就成为必须。
遮盖方案的制定还需要考虑患者的视力情况和心理状态等。例如单眼矫正视力极度低下的患者,遮盖健眼后,开放的差眼视力无法满足日常的行走运动、学习、甚至吃饭穿衣等用眼活动要求,就需要循序渐进的延长遮盖时间;例如大龄弱视患者,日间遮盖一眼对于外观的影响很大,为兼顾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社交活动,可以制定短小遮盖方案——即弱视患者在家、独处或者休息日遮盖,外出和上学时间开放两眼。
对于有些因怕丑、嫌麻烦、运动不便等原因而不配合遮盖的患者,可以使用药物或者光学压抑的方式,部分或者全部替代传统遮盖。
3、增视训练:
光学矫正创造了清晰的视网膜成像、遮盖消除了健眼抑制,而增视弱视训练则是通过特定的视觉传入信号,起到比日常视觉传入信号更强的兴奋视觉。使弱视眼在短时间获得更容易被感知、更贴切的空间频率刺激。
根据不同的弱视类型和弱视治疗阶段,使用的弱视训练工具和方法,不尽相同。例如旁中心注视需要借助红光闪烁、氦氖激光、海丁格光刷、红色滤光片等等方法使旁中心注视转化为中心注视;例如弱视治疗初期应加强粗放的视觉训练工具,如粗线条CAM描图、颜色鲜艳的弱视玩具、穿大珠子;例如弱视治疗的增视后期,需要使用精细度更高的细线条CAM描图、穿小彩珠子、内容丰富而精细的直接增视训练图片等。同时需根据弱视患儿的年龄、智力和视力等情况选用,训练方法亦需经常变更,防止患儿厌倦而影响疗效。
但是,错误的使用弱视训练方法,可能会导致病情疑难化。如近视性弱视患者,过度使用近距离的弱视训练工具和训练内容,会导致弱视训练性近视,病情进一步疑难化;如旁中心注视患者,错误的早期使用高空间频率精细训练,会使旁中心注视点固化,为后期的弱视康复增加阻力。
4、双眼视觉训练:
对于合并双眼视觉障碍的弱视患者来说。完成增视弱视训练,两眼矫正视力都达到正常标准,并非弱视治疗终点。
戴弱视患者两眼矫正视力都高于0.6,且具备同时知觉能力后,就可以做双眼视觉训练了。双眼视觉训练主要分为同时视训练、融合训练和立体视训练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又可以细分出来不同有针对性的视功能障碍克服训练。
5、巩固性弱视治疗:
视力达到正常值(小数法1.0以上、对数法5.0以上)以上、双眼视觉健全后也不是弱视治疗终点。稳定达到上述标准,才是弱视治疗标准。
中华医学会的弱视彻底治愈标准是:矫正视力大于等于0.9,立体视锐度小于等于60",稳定三年以上。
6、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一般都是通过吃、贴、涂抹等方法摄取一些对眼睛有益的药物,从而来缓解视疲劳,提升视力。
7、食疗:
多注意弱视儿童的营养搭配,必要时补给一些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C、鱼肝油和锌、铁、钙等。另外,最好不要让孩子吃蒸煮过头的蛋白质类食物,从而保证孩子营养均衡。
8、中医疗法:
中医疗法一般是通过对眼睛周围的穴位进行按摩,缓解眼疲劳,促进眼部血液流通,从而来改善视力。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