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现代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每次9克,1~次,温开水送服。亦可按原方用量比例酌减,改汤剂煎服。
功用: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主治:肠胃燥热,脾约便秘证。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苔微黄少津。
临床应用:1、辨证要点:1、辨证要点: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舌苔微黄少津。 、本方为润肠缓下剂,泻下作用较为和缓。孕妇慎用,不可久服。 3、习惯性便秘、产后便秘、痔疮术后便秘属胃肠燥热者,均可应用。
加减:痔疮便秘者,可加桃仁、当归以养血和血,润肠通便;痔疮出血属胃肠燥热者,可酌加槐花、地榆以凉血止血;燥热伤津较甚者,可加生地、玄参、石斛以增液通便。
附方:五仁丸 组成:桃仁、杏仁、松子仁、柏子仁、郁李仁、陈皮。 功用:润肠通便。 主治:津枯肠燥证。大便艰难,以及年老、产后血虚便秘。舌燥少津,脉细数。
记忆口诀:脾约麻仁与杏芍,大黄枳厚蜜和调。五仁杏柏松郁桃,再加陈皮润肠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