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诊断的金标准为全面的眼科检查,而筛查的金标准却尚未建立。目前存在多种弱视筛查方法,使用的转诊标准也不统一。这些筛查方法的有效性和精确性并没有得到验证,导致无法确定哪种筛查最为有效。此外,弱视的诊断标准也尚未统一,加大了建立弱视筛查金标准的难度。
现行有两种主要的弱视筛查方式:1、视力检查;2、通过自动验光仪或摄影筛查仪(photoscreening)检查弱视危险因素。这两种筛查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通过检查视功能以直接筛查弱视,后者主要通过检查屈光状态以间接筛查弱视。筛查弱视危险因素主要存在两种不足:1、尚缺乏统一的屈光转诊标准;2、并不是所有的弱视危险因素都会导致弱视。此外,弱视的诊断与治疗最终还是取决于视力。
除了应该采用哪种方法筛查弱视以外,还有一个问题是应该筛查哪些人群。据文献报道,3-4岁儿童可以进行较可靠的眼科检查;4岁儿童的可测性大于90%,阳性预测率为75%,而3岁儿童的可测性约80%,阳性预测率仅58%;3岁儿童总的转诊率明显高于4岁。以上数据表明,4岁是弱视筛查更为合适的年龄。
对于学龄前儿童的视力检查,Lea视力表和HOTV视力表最为合适。此外,排列成行的视标比单个视标更佳,前者可以检出“拥挤”现象。随着弱视筛查的假阳性率不同,4岁儿童的视力异常标准亦不同。
有效的弱视筛查方法应同时具有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视力检查的特异性高于敏感性,随着年龄增加敏感性会增加,而特异性无明显改变。若确诊方法费用高或为有创检查,则筛查方法应尽量减少假阳性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反之,如果漏诊的后果严重、存在有效的治疗方法,筛查方法应尽量增加真阳性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于弱视而言,由于确诊方法费用不高、无创,且漏诊后果严重,所以筛查方法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同时特异性也不能太低,以降低小儿眼科医生的工作负荷。
本研究在年9月至年6月期间,采用Lea视力表(行视力表)对萨格勒布市幼儿园名48-54个月儿童行近视力及远视力检查,从而筛查弱视(以下称为ZAPS方案)。检查远视力(3m)的同时也进行近视力(40cm)检查,原因有3点:1、学龄前儿童中远视最为常见,近视力有利于检出远视;2、检查距离越远,儿童的注意力越差,影响远视力检查结果;3、两者结合可增加视力检查的准确性。若儿童任一眼视力0.1logMAR,则对其再次进行视力检查;若再次检查视力仍0.1logMAR,则对其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图1)。
图1.ZAPS方案流程图。PhaseI:预检查,判断儿童是否能识别Lea视力表的视标;PhaseII:首次近视力+远视力检查;PhaseIII:再次近视力+远视力检查;PhaseIV:全面眼科检查。OE:ophthalmologicalexamination.
结果显示,78.04%儿童视力小于等于0.1logMAR。估计的弱视患病率为8.08%。ZAPS方案的可测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9.19%、.00%和96.68%。
在此次研究中,ZAPS方案没有漏诊一例弱视患者;在目前所有的相关研究中,ZAPS方案对于弱视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最高。由于该方案的低弱视漏诊率,此研究所估计的弱视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研究。
(图1来自于原文)
原文:
Bu?i?M,Bjelo?M,Petrove?kiM,etal.ZagrebAmblyopiaPreschoolScreeningStudy:nearanddistancevisualacuitytestingincreasethediagnosticaccuracyofscreeningforamblyopia.CroatMedJ.Feb;57(1):29-41.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具有高可测性、高敏感性、高特异性的基于视力检查的弱视筛查方案,可以做到弱视零漏诊。然而儿童常见眼病不单只有弱视,需要及时治疗的也不单只有弱视。最为常见的屈光不正也应作为儿童眼病筛查的重点,其筛查方法多基于自动验光仪和摄影筛查仪,也即此研究中提到的第二种弱视筛查方法。由此可见,第二种弱视筛查方法不仅可以筛出弱视,还可以筛出更为常见的屈光不正。因此,在实际筛查工作中,两种弱视筛查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更为适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