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汤锅分类
汤锅特点
汤锅用途
汤锅优势
汤锅介绍
汤锅发展

第一次出差到汕头,体验潮汕的特色美食和本

前几天刚出差去了汕头,这次是受合作方邀请洽谈合作项目。印象中似乎对于汕头没有什么概念,不知道这是怎样的一座城市,所以一直充满好奇。我是比较粗糙的人,基本上每次出差只对当地气候做功课,像当地的饮食文化等完全就是落地以后找当地人了解,因为那样才能找到最地道的味觉享受。

去了潮汕的当天气温大概20度左右,还有一点微风,还是很舒服的。因为提前查询了当地气候,所以下了飞机就赶紧把冬天的衣服都换掉了,只穿了牛仔裤和长衫。我们落地的机场叫揭阳潮汕国际机场,机场相对来说就比较小一点,人流量也不是很大。

很喜欢机场里零零散散的旅客,没有喧闹的声音,大家都只在自己的空间里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很惬意的感觉!

项目合作方安排司机来接我们,直接就奔当地有名的一家潮汕牛肉火锅店了。店名和地址已经忘记了,但是牛肉火锅的味道真的棒极了。

北方人对于火锅也是情有独钟的,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一顿火锅驱除寒意,一顿火锅心里温暖无比。但相对于潮汕的牛肉火锅,突然觉得我们北方人吃的火锅有点太粗糙了。如果用文武两种状态来说的话,北方就是武吃,而潮汕火锅就是文吃。

一开始在上火锅前要把所有的餐具用开水烫一下,这并非因为疫情才这样做,而是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饮食习惯。这也是我们北方人应该学习的不单纯是为了卫生安全考虑,更是具有了一种仪式感。

据合作方介绍,潮汕牛肉火锅成名于上世纪40年代,传统做法是将沙茶酱加入锅中,用浓汤做锅底,后来逐渐化繁为简,涮牛肉的锅底只剩下牛骨清汤和白萝卜,更有利于尝出牛肉本来的味道。

潮汕的牛肉火锅的牛肉都是很新鲜的,据说是现宰现卖。因为牛肉部位不同,质地不同,需要涮的时间也不同,口感和味道也大相径庭。这在我们煮火锅的时候体会得淋漓尽致,合作方的林总基本上刷一种肉就会告诉我们这是牛的哪部分,需要涮多久。然后用类似于北方的大漏勺把牛肉放在上面,待开锅后,将漏勺在汤锅里上下烫制,短短几秒钟牛肉就可以品尝了。搭配上沙茶酱味道简直不要太幸福哟!

为此我还专门科普了下不同部位的牛肉需要烫煮的时间。

1、脖仁(8-12秒):又名雪花。潮汕牛肉火锅里最顶级的部位就是“脖仁”,“脖”就是脖子,“仁”在潮汕话里是果实、中心的意思,所谓“脖仁”就是牛脖子上那块微微凸起,最经常活动的肉的核心部分。“脖仁”的最大特点是肥嫩并且微有嚼头,还有十足的肉香。

2、吊龙(8-12秒):潮汕火锅必点的常见部位。吊龙是牛脊上的一长条肉,总体来说口感软嫩细腻、鲜甜饱满。

3、吊菱膀(8-12秒):也叫吊龙伴,位于吊龙侧边两条,因为带了些肥肉,所以比吊龙更加香滑可口。

4、匙仁(8-12秒):又名匙皮。匙仁位于脖仁的下方,接近肋骨,因为连着脖子,筋肉结实,肉中往往穿插着细筋,匙仁的脂肪含量较脖仁更高,非常鲜嫩。匙仁靠下的部位就是匙柄,匙柄无论肥瘦中间会有一条明显的肉筋,入口柔软又有些弹牙。

5、正五花(6-10秒):最弹牙的部位当属正五花,是牛后腿大腿内侧的两小条牛腿肌腱。正五花比较难得,有些老板甚至要偷偷藏起来留给熟客。

6、肥拼(8-12秒):牛腹部的夹层肉,最大的特点就是肥香。好的切面可以看到厚厚的一层脂肪和红肉的分层,不过要有足够肥的牛,才能有这样漂亮的切面。

7、嫩肉(8-12秒):位于臀腿部位的肉,产量较大。

8、胸口油(3分钟以上):又叫胸口朥,是牛前胸部位的一块脂肪,大而肥的牛才会有,并且胸口油很少会在其他料理中出现。看起来肥腻的胸口油,吃起来却没有肥腻的感觉,反而十分脆爽。

当然除了这些有代表性的部位,牛的内脏和牛肉丸的烫煮就没有那么高的讲究喽。

这里边提到的牛肉丸也是当地的特色美食之一,有着“中华名小吃”之称。吃起来Q弹有嚼劲,不油不腻满口的肉香。

以前传统的潮汕牛肉丸是手打出来的,选用新鲜的牛腿包肉作料,去筋后切成块,放在大砧板上,用特制的方形锤刀两把(重量3公斤左右),上下不停地用力把牛腿肉槌成肉酱,加入少量雪粉、精盐、上等鱼露和味精,继续再槌15分钟,随后用大钵盛装,加入方鱼末、白肉粒和味精,拌匀,用手使劲搅挞,至肉浆粘手不掉下为止,然后用手抓肉浆,握紧拳挤成丸,用羹匙掏进温水盆里,再用慢火煮丸约8分钟,捞起牛肉丸。

牛肉丸可以用来吃火锅,还可以煮汤,搭配上辣椒酱或者山茶酱,味道更是美哉美哉!

一顿火锅吃了两个多小时,最后我们几位同行的朋友都已经吃不下,真的是太好吃了。最后总结的一句话就是:吃潮汕牛肉火锅,就是一种幸福!

因为之前和合作方都是电话或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roulz.com/yfrs/17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