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水的萝卜、横山的大米、安稳的黑羊满山跑……”一段群众自编的顺口溜,形象地对綦江农业特色产品进行了总结。和前两者不同,安稳山羊既是特色产业,又是一道名菜。但在过去,来自綦江南部乡镇安稳镇的这只“羊”,并没有让老百姓们跟着发“羊”财。而今,依托食品加工,安稳山羊从卖活羊走向预制羊肉食品,开发出了羊肉粉、泉羊宴、羊肉单碗等产品,延伸了产业链、价值链,走出了一条餐饮工业化之路。▲安稳山羊加工产品。记者颜安摄6月1日一早,安稳镇安稳村党总支书记张宗强的手机响个不停,接听完毕后,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挨个给村民打“来订单了,今天大家都早点到厂里来……”张宗强口中的“厂”,是当地4个村集体联合办的企业,全名为綦江区鸿强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的是羊肉产品。在当地,同类型的企业还有两家,只不过另外两家的性质为民营,三家公司成为了安稳山羊产业升级的重要依托。安稳镇地处喀斯特地貌山区,山坡多、草地资源丰富,养羊已有数百年历史,但产业一直不成规模,村民们主要卖的是活羊,利润率很低。“唉,说来话长。”面对记者,安稳村四组村民张元平打开了话匣子,“过去我们的羊子,每斤价格是12块,一只羊大概块,净收可能只有一两百块。就算一家人养30只,一年到头也只有四五千块钱。”这样下去哪成呢?恰逢煤炭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包括安稳在内的綦江南部四镇的煤矿都退出了历史舞台,急需新的产业来助力乡村振兴。区里调研后决定,安稳镇以山羊为切入点做文章,并带头周边一起打造特色产业。吉义、鸿强、红旅源三家以羊肉加工食品为主的企业先后成立起来,再加上镇里请来了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相关专家提供技术支撑,一条从羊圈到加工厂再到消费者餐桌的产业链很快搭建起来了。▲为了配合山羊产业的发展,安稳镇动员村民种植牧草。记者颜安摄当日,记者在鸿强公司的加工车间看见,加工的工序不少:屠宰后的山羊先是被放入冻库24小时进行排酸,解冻后再进行分割、清洗、除味、烹煮、炒制、分装,最后对外包装进行灭菌,一袋羊肉汤锅美食就完成了。“除味和炒制是关键,在除去羊膻味的同时要让羊肉的鲜美扑鼻而来,这是我们的秘方。”张宗强略显神秘地说。在西南大学专家的技术“加持”下,三家公司的产品都受到了市场欢迎,产销量节节攀升,去年总共卖了12万斤羊肉食品,其中鸿强公司就卖了5万斤,产值多万元。“一袋里面有克羊肉,把羊肉倒进锅里,再掺一些水,一锅羊肉汤锅就煮好了。”张宗强拿起一袋袋装羊肉介绍道,这样一袋的线下售价是元,线上是元。去年,他们在綦江新世纪超市小试牛刀,就卖了多袋出去,今年还要扩大到新世纪超市的其他门店。▲工人们正在对安稳山羊产品进行封装和打包。记者颜安摄同样是一斤羊肉,过去卖12元/斤,加工后身价涨到10倍,其利润也跟着上涨,“即便是按照批发价,我们的利润也有20-30%。”张宗强说。相应地,村民养殖的活羊收购价也跟着水涨船高,提高了不少,每斤卖到了25-26元。正因如此,村民的养殖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近年来安稳镇的山羊存栏量已达3.2万只,年出栏2.6万只,全产业链产值达1.64亿元。“我们的产业才刚起步。”安稳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袁洪春表示,重庆目前的羊肉消费量是每年吨,而羊肉产量只有吨,存在着巨大缺口。因此他们还将继续扩大规模、研发预制菜、休闲制品等更多精深加工产品,让安稳山羊走上更多人的餐桌,让安稳的乡村振兴“羊”帆启航。
转载请注明:http://www.guroulz.com/yfrs/17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