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重度眼疾孩子的渴望》系列报道之二
尽管仍显拘谨和腼腆,术后的肖青云,和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还是开朗了许多,因为眼病,长期留下的僵硬的表情,也被略带羞涩的笑容取代。
手术后的肖青云脸上绽放笑容
8月23日,医院手术一个多月后,清镇市梨倭乡6岁的肖青云的眼睛基本恢复了正常,连眼角做内眦手术的痕迹也慢慢模糊。“随着年龄增长,这些痕迹会越来越轻,直至淡化。”手术医生的话,给原本还有点担心的肖青云的父亲肖勇吃了颗定心丸,也让蒙在全家人心里两三年的荫翳,一扫而空。
绝望
2年前,肖勇和家人一直带着儿子游走于贵阳、医院之间,为了给孩子治眼病,他也记不清此间往返了多少次。治疗期间,他听医生说,娃娃的重度斜视越早治越好,如果年龄大了,不光花费更多,更糟糕的是疗效会大打折扣。医生的说法,让这个年轻的庄稼人一度陷入焦虑之中。
手术前的肖医院待检
重度斜视的最佳治疗期在3到6岁。眼看距儿子肖青云6周岁越来越近,肖勇藏在心里的焦灼,也越来越表现在了脸上。“彻底治疗这个病,医生说唯一的途径就是手术。”肖勇看着架在儿子鼻梁上厚厚的镜片,想到两年间保守治疗不尽如人意的效果,他恨不得立刻就拉着儿子到手术室进行手术。然而,整体下来不菲的手术费用,将这个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推到了绝望的边缘。向打工地的老板借,向亲戚好友借,凡是能想到的借款途径,肖勇都尝试了一遍。本来结婚时就欠了不少外债,旧债都没还清,再举新债,亲朋的冷落给自尊心极强的肖勇不小的打击。
“当时一共借了有几千元钱,但远远不够”,肖勇拿着与几万元治疗费相去甚远的借款,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先保守治疗吧。肖勇说,他也明白保守治疗的最终效果,之所以这样做,倒像是完成自我的“救赎”,只是给自己亏欠孩子的心理稍微的做些补偿。
如果不出意外,受困于手术和治疗费用的肖勇在为儿子求医的这条路上,无疑会走得异常的沉重、艰难而漫长。
曙光
正当肖家人一筹莫展时,5月28日,由贵州省妇联、贵州省教育厅等联合主办的乡村儿童“梦想光明行”活动走进清镇。
医院院长李志敏教授在为肖青云检查
据悉,为进一步推动我省公益事业的发展,推动健康扶贫,上海普瑞公益基金会向贵州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进行捐资,联合设立乡村儿童“梦想光明行”爱心基金,开展关爱妇女儿童及家庭眼健康公益活动。
普瑞眼科方面介绍,该基金专项用于困难家庭妇女儿童的近视、斜弱视、白内障以及其他眼疾的救助,而肖青云的重度斜视,恰好在此次免费救助范围内。听到这个好消息,肖勇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似的,当天就带着儿子找到了此次活动的普查小组。
检查的结果,肖青云完全符合此次救助的标准。“听到可以免费手术后,满天的愁云一下子散了”,肖勇用最快的速度向家里人告知了这个好消息。多年积累的情绪,在和家人打通电话的那一刻,再也无法控制,拿着电话哽噎得难以成声。
而执行此次行动的定点机构贵州医院,在了解到肖青云的家庭情况后,迅速为孩子制定了治疗方案。
新生
7月12日,对肖青云和肖家其他人,无疑都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在约定去省城手术的当天,肖家人兴奋的一夜没睡安稳。
术后视力已经由原来的0.4增到0.7
“等眼睛治好了,他们还会找我玩吗?”在去省城手术的车内,肖青云小心翼翼的扯着父亲肖勇的衣角,试探的问。他嘴里的“他们”,正是学前班里同村的小伙伴。从孩子渴望的语气可以看出,他对于能再次融入小伙伴的队伍,是多么的期待。“有一次,孩子哭着从学校回家,家人问了才知道,就是因为眼睛表现出来的怪异,小伙伴做游戏都不愿意和他玩。“肖勇说,从那次后,孩子的心理出现异常,好像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几乎很难再见到他这个年龄段本应有的无拘束的笑容。
医院后,小家伙非常配合,对于医护人员的每一项要求,他都默默的照做。医院也派出了贵州省内斜视手术方面的权威——王健英教授。在肖青云的眼睛做了详细检查后,王教授充满信心的表示,“孩子的斜视相当严重,手术难度也非常高,不过,我们有把握帮他治疗好”。
13日上午,按照既定的手术步骤,肖青云被推进手术室。“整个过程,孩子表现的很好,远远超出一个6岁小孩应有的表现。”面对孩子的镇定,手术室的医生们也忍不住的感叹。
一个半小时的手术,非常成功。
一周后拆线。
一个月后,再见到肖青云时,除了眼角因为内呲手术留下来的淡淡痕迹,他的眼睛已和正常的小朋友几无分别,视力方面也从此前的0.4提高的了0.7。
不过,相对于视力的提高,更令肖勇高兴的是,两年前一度从孩子脸上消失的笑容,也慢慢的重现,小家伙和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也越来越自信。
这些可喜的变化,让肖勇和家人长舒了一口气,之前最担心的事情终于解决了。
“只要娃娃克服了心理的自卑,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肖勇说。
文章已于修改刘云涛身上有白癜风怎么办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