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国目前弱视儿童保守估计大约有多万,但真正能得到正规有效治疗的不到1%。多数弱视患儿如果能及早发现并积极正规治疗,其视力完全可以恢复正常。
弱视与近视、远视、散光不是一回事。弱视是因某种原因造成一眼或双眼视力差,眼科检查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不能达到正常标准。虽然儿童屈光不正尤其小儿远视及散光都会导致视力下降,但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视力不好就是弱视,这是不对的。很多患有远视、近视或散光的儿童,虽然裸眼视力较差,但戴镜之后视力可得到矫正,这就不能称为弱视。当然,也有部分患儿戴镜后视力不能达到正常,在排除其他影响视力因素的前提下,则考虑弱视。
在儿童视觉发育时期,眼睛接受外界光线刺激非常重要。如果在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特别是两三岁以前出现高度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或一些影响视觉发育的眼病,如斜视、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上睑下垂等等,这样就使外界光线对眼的刺激受阻,影响孩子视觉发育,从而造成弱视。由此可见,弱视并非都是先天造成的。根据病因不同,弱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斜视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和形觉剥夺性弱视,还有一部分是先天性弱视,发病机理尚不清楚。
弱视的危害比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严重。屈光不正虽然裸眼视力不正常,但通过配戴眼镜可以有效矫正视力,基本不影响学习和工作。但对于弱视,即使配戴眼镜,视力也无法达到正常标准。
弱视患儿不仅双眼或单眼视力低下,还影响双眼视功能的发育,孩子没有完善的双眼视觉功能,没有精细的立体视觉,使生活和学习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不及时治疗,将来许多职业选择将受到限制。弱视患儿由于视力低下、注意力难以集中,不仅诱发多动症,而且必然影响到孩子学习及心理发育。
弱视最佳治疗时间是在学龄前,最佳黄金时段是3至6岁;如果错过这个时机,治疗起来就困难了。
现在有不少家长习惯性地把孩子的视力问题都归结成近视。事实上,孩子视力不好并不都是近视造成的,如果把弱视轻易地当成近视,可能会耽误治疗、影响孩子的视力发育。
近视?弱视?弱视更可怕
弱视是一种发育性的眼病,跟年龄是相关的。3岁的小朋友如果视力低于0.5,4岁到5岁的小朋友矫正视力低于0.6,6岁到7岁的小朋友矫正视力低于0.7或者双眼矫正视力相差两行以上就称之为弱视。高度的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或者是斜视等等都可导致弱视。
事实上弱视的危害要大于近视,因为小朋友眼睛近视了,通过配戴眼镜之后矫正视力就可以达到正常,而小朋友患弱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当他长大以后矫正视力也达不到正常,即使配戴上眼镜,视力也会永久低下,造成终生残疾。
弱势诊断三步走弱视儿童的眼睛外观大都跟正常孩子无差别,有一半以上的孩子是到了5岁左右才发现有弱视,这时已经错过了弱视最佳的治疗期。只需三招,家长就可以在宝宝3岁以前发现有无弱视了。
视力表检查法
一般孩子到3岁时,经过简单的视力教认,多数都会认视力表。父母可以购买一张标准视力表,挂在家里光线充足的墙上,在5米远处,分别遮住孩子的双眼,让孩子识别。若发现眼睛视力低于0.8,则有必要带孩子作进一步确诊。
留意孩子异常行为
父母也可以将比较醒目的物品放在孩子眼前,观察他是否能及时发现;观察孩子双眼、单眼注视时的情况,注意他看电视的时候是否喜欢凑得很近;观察孩子看东西时有没有异常的头位,比如是否喜欢抬头、低头、偏头视物;观察孩子看物体的时候,能否稳定地注视。如果孩子的眼球来回转动或者震颤,则有弱视的可能。另外孩子走路常常跌倒,老拿不到东西,也可能是弱视影响到他抓不准物体的距离感。
遮盖试验法
当孩子1岁大后,两只眼的视力都能达到0.2左右。此时用清洁布条把一只眼睛暂时蒙上,如果看的那只眼视力正常,小孩照样可以玩耍,并无特别的表现。第二天用同样方法用布条蒙上第二只眼睛,孩子如果仍然安安静静,这说明两只眼睛的视力大抵一致。相反,如果两只眼睛交替蒙过之后,孩子出现烦躁不安,且用手去扯开布条,说明两只眼视力很不一致,一只眼视力强一只眼视力弱,孩子不愿意家长遮住他视力正常的那只眼睛。这时候就可以清楚地了解孩子哪只眼睛有问题了。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