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眼病。是在视觉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如近视、远视、斜视、上睑下垂、角膜混浊、先天性白内障等)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的一种视功能发育滞后状态。
弱视并没有眼部器质性病变,通过恰当的治疗是可以提高或完全恢复的。所以孩子诊断为弱视后,家长不用太焦虑悲观,但一定要积极地配合大夫进行治疗,不能盲目跟从、自作主张。
导致弱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每一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治疗方法有一定共性,但更多的是个性,因人而异。家长在孩子治疗过程中切忌跟从别人,觉得别人有用就跟着做,这样不仅可能使治疗无效,更有可能让情况变得更严重。
在治疗弱视的过程中,家长应如何配合?
1.要有耐心和恒心
要充分了解弱视治疗过程一般较长,进展较为缓慢,而且视力提高后仍有可能反复,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耐心和恒心,并要不断地鼓励、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2.要严格按医嘱执行
弱视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家长要严格按医嘱执行,不得擅自增减治疗项目,改变治疗方法,增加治疗强度。
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戴镜、光疗、遮盖疗法、精细目力训练疗法、药物疗法、传统医学疗法等。有屈光不正者,坚持戴镜是治疗的关键。要耐心劝导孩子,除洗澡、睡觉之外一定要坚持戴眼镜。尤其是在孩子遮盖健眼、看近物、绘图、写字时,坚持戴镜常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长一定不要自作主张,需戴镜治疗的孩子,不能觉得戴镜影响美观就不让孩子配戴眼镜或时戴时不戴,或本应该遮盖3个小时,家长却自作主张延长了遮盖时间。盲目听从别人的“经验”,为孩子进行一些毫无意义的治疗也是不可取的。这样不仅增加了孩子的负担,且贻误了孩子的治疗,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是得不偿失的。
3.使用家庭型治疗器械时应全程看护
在孩子使用家庭型治疗器械时,家长应全程看护,指导孩子严格按仪器使用说明书要求(特殊情况以医嘱为准)规范操作,避免孩子触电或误食、误吸串珠、塑料棒等细小物件,导致严重后果。
在训练和治疗过程中家长要鼓励孩子集中精力,并引导孩子保持愉快的情绪。使孩子在娱乐式的家庭训练作业中轻松实施治疗,既可提高疗效,又有利于使孩子坚持治疗。
4.医院进行弱视训练治疗
对中、重度弱视的儿童,除戴镜和家庭训练作业外,还要医院进行弱视训练治疗,以利于孩子在单眼视力尽快恢复正常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完善双眼视功能的发育。
5.严格按要求复诊
为了保持疗效的稳定及防止复发,治疗期间须严格按要求复诊,以合理调整遮盖的时间比例及治疗强度,及时调整眼镜度数。
复诊时间要求:2岁以下的弱视患者,不超过1周;3~4岁,2周复查一次;4岁以上,每月复查一次。治愈后还须随诊2~3年,每半年到1年复诊一次。屈光不正者一般每6~12个月验光一次,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换镜。
总之,由于儿童年龄小,自制力差等因素,治疗弱视,除了医生的指导,更需要家长、孩子以及幼教人员的积极配合。
在孩子实施治疗过程中,家长的耐心指导、热情鼓励非常重要,否则会事倍功半,甚至半途而废。一定要树立起信心,不盲目跟从自作主张,谨遵医嘱,和大夫一起携手,给孩子一个健康清晰的世界。
来源:同仁眼科配镜中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